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申茜 《大众科技》2013,(9):151-152,144
闻一多先生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颇具个性和时代特色,对当时的学术界有重要的贡献。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进化论的理论方法;在表述研究成果时,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诙谐的笔调,形成了精彩的论证和独特而灵活的风格。但囿于学术研究的时代局限性,闻先生对于宫体诗的界定、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够严密之处。  相似文献   
2.
《聂小倩》忠实地继承了《虬髯客传》中张一妹的卑贱女性自赎、巨眼识人于穷途的故事核心;巧妙借用了风尘三侠的人物关系图谱,却又做了全面的改版创新。两篇小说人物追求与人物命运的不同显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思潮与作家关注点的不同;其蕴含的识英雄、重英雄的人才发现思想使小说呈现了更为深广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清交替之际的诗坛泰斗与变节"贰臣"吴伟业,他的诗具有独特的忏悔主题.文章通过对他"自恨枉节"与"欲自辩"之作的讨论,探讨他灵魂在传统道德与求生自赎的夹缝痛苦挣扎的特点,并分析"贰臣"经历对其诗歌成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伟岸的。他们所有进德修业的实际意义,莫不指向家国责任,微薄不过区区五斗米的俸禄,相对于他们的担当,实在是不算什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又是脆弱的,他们生存于君主的恩宠里,把忠诚当作唯一的道德祭坛从而忘却了自我,他们的嗔痴怨叹,莫不系于君主之一念。在“家国一体”的中国封建传统中,知识分子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社会属性上,都很难摆脱对君主的强烈依附。于是,离开了君主所在的京城,知识分子即走向了精神无所皈依的失魂落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描写的媚狐形象.认为纪昀写媚狐小说与传统的媚狐小说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特征是写出了媚狐由恶向善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标志着传统媚狐自赎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一诗研究近500年的历程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述,认为张诗由晦而显的命运引人探索。且自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提出“宫体诗的自赎”一说以来,研究者们对该诗的思想、风格、价值、地位、范畴归属各作阐述。(清末)王运、闻一多、(80年代以来的)程千帆、周振甫、吴小如等学者均有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山水游记与传统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是现代游记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自然维度在20世纪激进的文学书写中失落之后在某种程度得到了恢复,有力地弥补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中的不足,他的山水游记同时具有重要的审美与心理治疗作用,且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次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