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苏轼岭表处穷殊异愈贬潮州,披述艰辛,戚戚怨嗟.卵巢之忧,丘首之叹时见于诗,韩愈执于情者也.执于情,故入而不出,往不知返.晨趋丹陛,惟知有君;夕贬南荒,心存魏阙.故孤臣危泣,哀感君父,图异日之鹏举也.韩愈执于儒者矣.苏轼居惠,安土忘怀,随缘自适,深于哀乐而不滞,罹于忧患能自遣,入而能出,往而知返,尊儒而不执于儒者矣.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其苏轼之谓欤?然轼终不改尊儒之初衷焉.愈求哀君父,有所待焉;轼潇散度日,以观变焉.故愈之与轼,处穷虽异,归儒则一矣.  相似文献   
2.
赵桂芬 《大观周刊》2011,(22):152-153
庄子美学是.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为研究庄子美学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名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庄子羡学的研究渐趋完善誊其中一自由观”是庄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从自然、朴素及审丑等几个方面对庄子“自适其适”的自由观略作浅议。  相似文献   
3.
故乡有三个含义:地理的生养所,宗族的结聚地,文化心理的生活区。苏轼有极其复杂的故乡观,“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为其一著名表述。从关于故乡思考的逻辑进程言,这是属第三阶段的故乡意念化。此外,苏轼还有浓厚思乡情结中对异乡排斥的故乡具化——这与其生于“贵经术而重氏族”的蜀地有关,故乡泛化,以及属于最高阶段的异乡故乡化、故乡“寄生”化——这与其有“寓”“寄”于“物”、强调随缘自适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歌广为流传并深为后人所喜爱与其人格操守有着密切的关系。陶渊明清高守节的人格,率真自然的品性,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任真自适的心态,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思想,除积极入仕之外,还有自适的一面。诗人在永州时期创作的自适主题的诗篇,其自适思想,经历了怨愤中的自适、失望中的自适、积极中的自适三个阶段,变化过程反映出诗人在这一时期思想由怨愤、郁闷、失望到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6.
从闲逸的本质和内涵上深究,闲逸蕴涵着作为人生价值中的诸多思想:顺其自然、逸然自适、自由存在、适意人生等。这些思想与以儒、道、佛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隐逸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肇基于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闲逸既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处世态度,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一个侧面,同时,闲逸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审美理想,体现着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闲逸词是古代文人闲逸生活理想的心灵化抒述。  相似文献   
7.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苏轼的特殊人格,即他对现实的超越与执的生活态度,不做“散人”,也不做“拘人”,对于“兼济”和“独善”两种人生方式,却不从主观上要求外在社会准则的认同,而是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成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两种手段。这种审美人生给苏轼的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本即分析探寻这种审美人生与学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晚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使个性之风崛起,在尺牍中,袁宏道真实地展现了自身的生活状况以及喜怒哀乐、嗜好情欲,呈现了一个在个性与世俗环境、仕进与隐退的矛盾冲突中,不断追求自适自适者形象。袁宏道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全然不顾地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适生活,而是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使自己真正能够在生活中自适,这体现了袁宏道对个体生命的主动把握,彰显了个体的生命意识与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道中,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了乐感文化与适性智慧的特点。此一思维方式同样延伸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书写中,华文作家于异国他乡苦苦拼搏,亦能表现出欲荣恶辱的"适人"之品性,独钓空濛的"自适"之知在,陶然至乐的"忘适"之心境,直面人生之真和直取性情之真,从而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而作的序文,其主要是陈述自己写诗的旨趣。这篇序言文字虽然较为浅显。但其内在之含义却十分深刻,其间渗透着作者长年居处恶境的抑郁和力求把那曾经狂热的性灵寄托于山水。适得自我,从而求得灵魂的真正的闲适、慰藉和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