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浪 《兰台世界》2020,(2):143-147
官员退休通称致仕等,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议题。经过各个时期的不断调整,宋朝致仕制度也逐渐臻于完善。有宋一代,虽则出现了以王彦超为代表的一批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年及而愿退者依然较少,官员恋栈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导致官员恋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层面而言,部分及年应退官员,或基于生计考虑,或缘于贪恋权财,而故作不知退。就客观层面而言,宋朝致仕标准"朝令夕改",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特点,既褒奖提前退休,又额外奖励按时致仕,亦或惩处或者认可到时不退者,使得官员面对如此繁杂的情况,属实不知该退还是不该退,有些无所适从。最终他们在善变的致仕制度中徘徊前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官吏致仕的现象,西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正式形成。致仕制度既是汉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身体状况不佳。汉代官吏致仕,形式上是主动退休,实质上是在礼俗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退休。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家养老的基本费用得到保障,保证其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官员受到政治礼遇,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汉代官吏致仕后死亡时也享有一定的丧葬待遇。  相似文献   
3.
北宋致仕制度在祐文政策的背景下,给予致仕士大夫优厚的待遇。熙宁、元丰时期名臣的致仕生活与文学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他们赋予致仕在进退观、伦理修养上的新意义,开掘了陶诗、白居易闲适诗的旨趣,并在游历宴集、作品整理、读书参禅等活动中体现宋朝“尚文”、“崇老”文化。文学对士大夫的致仕生活有重要意义;而北宋文学成熟期追求理趣、归于平淡和老境之美的特色,其实深受熙丰致仕官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致仕制度到宋元时已经发展得较为严密和细致。元代致仕制度大体承袭宋制,但二者之间还是有诸多差异。总体而言,宋代官员致仕后的待遇要明显优厚于元代官员,但元代致仕制度执行得要比宋代顺利得多。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乐西湖之胜 ,以颍州为“乐土” ,致仕而居彼处 ,有“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而在京都附近居住的社会背景。嘉时一再乞知洪州 ,意在“兼便私茔” ,而归颍之念始终未动摇。北宋诸多大臣卒后葬于洛阳、开封一带 ,并未归葬家乡 ,所谓“恋恋君父 ,不忍远归故土者” ,比比皆是。欧葬于离颍州不远、位于两京之间的新郑 ,可谓顺理成章之举  相似文献   
6.
明代致仕官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官员的致仕形式主要有以老致仕、因病致仕、以养亲致仕、被强令致仕、官场失意等等;致仕官员享有物质照顾和政治特权,并接受明政府的管理;致仕官员以其自身的社会活动在地方上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和现代社会一样,中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叫"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古代退休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退休"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比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也就是说他的《复志赋》是退休回家后写的。官阶越小,退得越早  相似文献   
8.
美点赏析可楼是明代著名作家高攀龙在致仕以后,于其居住的房屋左边所建的小楼。因楼开四方之窗,故而可见周围的湖山、田舍、平原、峰峦,加以登高可以被风  相似文献   
9.
致仕制度是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制度设计,各级官员由于身体健康、年龄及养亲等其他原因不适合任职的,可以正常致仕或由朝廷勒令致仕。实际上,除以上几种致仕方式外,还存在官员主动"乞休致仕"的方式。在明代,历朝都有各级官员不停的主动上疏"乞休",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他们乞休致仕的原因是什么?在皇帝不允准的情况下,官员为什么还要累疏乞休?本文从《端肃奏议》和《马端肃公诗集》等材料入手,就马文升在弘治年间累疏乞休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略做考论。  相似文献   
10.
致仕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很大遗憾。文章回顾了致仕制度的沿革历史,总结了它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它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