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山为证     
《围棋天地》2004,(20):5-5
在不久前举行的苍山围棋节上,有一道风景既像是偶然,又像是巧合。  相似文献   
2.
张晓强 《贵州教育》2009,(10):34-35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是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和同为一家》一课子题目,它是该课的“重头戏”,其与“天可汗”、“点苍山会盟”一道,记录了大唐和周边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的这段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3.
左了 《大理文化》2012,(5):82-86
接到电话,朋友老那在大理等我,陪我采访陈勋先生。我迅速从下关出发,前往大理这座灵山秀水之中的古城。我所乘坐的4路公共汽车平稳地行驶在迷人的田园风光里,阳光穿过苍山上灰色的云团,暖暖地洒向风光旖旎的大理坝子。一阳指,六脉神剑,雄踞西南的点苍山,风情万种的段王爷……金庸给了世界一个个精彩的武侠美梦,而大理就宛如盛开在这梦境之中的山茶花一般。  相似文献   
4.
寻幽石门关     
被誉为"核桃之乡"的漾濞,境内有奔流不息的江水,有峡幽谷深的百丈崖桥,有初始人文的苍山壁画,有古时要津的铁索吊桥,但最令人神往的要数省级风景名胜石门关了.……  相似文献   
5.
我在括苍山     
燕子 《体育博览》2014,(9):106-109
收到从浙江仙居县发来的快递,我还是有一点点意外。 那天离开仙居县城去山里,还是落下一件衣服,一直到第二天收拾行李时才发现。我试着给宾馆去电话,问能不能找顺丰快递回北京,费用我付,小姑娘说行。 隔了一天,宾馆的小姑娘打电话说,县城里找不到顺丰,圆通行么?我说没问题。之后,走街串巷的把这事就忘了。  相似文献   
6.
杨晗 《大理文化》2011,(6):115-116
西门村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西门外,著名的南诏、大理国古都阳咀咩城遗址上。背靠横列如屏的点苍山中和锋,门迎碧波万顷的洱海,北倚高耸入云的大理三塔和规模宏大的崇圣寺建筑群,南邻现代高等学府大理学院。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石厂、秀泽扎染服装厂、神野矿泉水有限公司、名闻天下绵延一千多年的大理三月街市和赛马场等棋布村间。  相似文献   
7.
苍山四重奏     
又凡 《大理文化》2012,(9):81-86
6月7日,苍山洗马潭,雨后的天空蓝得像宝石,云白如雪。黄杜鹃落尽,白杜鹃也落了许多,明显冷清了。至此,苍山洗马潭2012花事接近尾声,顶多一周,杜鹃花落尽,这一场热闹终于化归沉寂,苍山将一片翠绿,明年花期再约。2012,六上洗马潭,四写苍山.亲眼见证杜鹃花事,难忘。  相似文献   
8.
春游金盏河     
对于身边的美好景物,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品味。你一粗心,往往会与美擦肩而过。比如点苍山西坡的金盏河。金盏河在漾濞县城西北二十五公里的漾江镇漾(濞)乔(后)公路东侧,是点苍山西坡的一条山地河流,长约十五公里,因流经金盏村而得名,是  相似文献   
9.
漾濞,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彝族自治县。这里,背靠点苍山,腹纳漾濞江,纵横几百里,史传数千年。这里,有丰饶的资源物产,奇丽的自然景观,馥郁的民族风情,好客的各族民众。如果,你能在某一个春天,来到漾濞,那么,这里独有的自然风景,地道的美食风味,一定让你流连忘返,醉倒在大理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一块神秘的巨石前久久徘徊。巨石坐落在漾濞江东岸、点苍山西坡,被村人敬称为"仙人下棋处"。又因巨石顶端状如草帽,或称"草帽石"。巨石是有些来历的,甚至被人们奉若神明,顶礼膜拜。民间故事说:某日一牧童牧牛路经此地,见两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在巨石上对弈,遂立足观之。春秋交替,暑来寒往,一盘棋竟下了不知几年几月。待牧童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早已成为苍眉皓首的老叟……千百年来,牧童在此玩耍歇息,村人上山砍柴做活有时也在此躲风避雨。有栈道从山间通过,南来北往的旅人征夫行商,甚至文化人,对它肯定不会陌生——人们可谓司空见惯,只是不知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