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39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峰  张瑞华 《中学教育》2006,(11):35-35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臂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坚持了?”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述评及其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积极和不足两方面的比较 ,从“产婆术”的本质、师生关系、学生潜能的相互关系以及“产婆术”的诡辩、机械呆板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便正确把握和理解“产婆术”。  相似文献   
3.
毕竟 《青年记者》2006,(8):26-27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化的源头.他们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一个是中国的圣,一个是西方的智一个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一个被奉为西方人的“导师”.他们的思想分别决定了东西方化的走向,两人至今尚为世人称颂不已.  相似文献   
4.
邹举 《新闻知识》2004,(4):23-25
轰动全国的沈阳黑社会“刘涌案”可谓一波三折:刘涌先被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1年零4个月后,又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死缓。据说,这其中一些法律专家的“意见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二审结果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公众质疑声不断。在此情形下,才有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的提审,重新判处刘涌死刑。有人因此欢呼提审结果是舆论的胜利,是公众舆论战胜了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于成长中的CIO和准CIO而言,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6.
肖灵娟 《文教资料》2014,(12):19-20
雅典是西方文明的发源,作为世界上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自由与民主是它的标签,雅典人素来以智慧和勇敢自诩。然而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一个城邦竟然“容不下”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审判”及“苏格拉底之死”不仅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而且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桩公案。在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已然无法回到当时的情境之中发掘真相,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史料及后世流传下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辞”探寻历史真相。在众多题为《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的作品。本文主要根据对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的解读,详细分析“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老谢的课堂     
<正>乔布斯说,他愿以他手中所有的科技,换得与苏格拉底闲谈的一个下午;离开母校后,我也有类似的心愿:我愿以四年大学所有的闲暇时光,换取一个机会,回老谢的课堂,再听两节语文课。新学期,除了外院的课,我还选了哲学院、法学院和经管学院的课,就像日日大餐,略有一点消化不良,此时渴望一节氛围自由的语文课,好  相似文献   
8.
彭光青  邬劲军 《学子》2012,(7):42-4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Th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这是流传在哈佛大学师生中的一句名言。其含义是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目前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精髓之所在。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方法创立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语言,以克服西方长期以来形成的形而上学语言观及其局限性。海德格尔对这种语言的追问采用的就是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严震 《现代语文》2007,(5):72-73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因为,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体无害,但被迫进行的学习却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教师应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训与练的关系,文与道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