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51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才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辅报刊恶性竞争惨烈,走竞合之路迫在眉睫 在本文论述之前,让我们来看这样三个画面: 画面一:在一次由全国许多优秀教师参加的教学研讨会上,某报的一个领导在发言中说:那个某某报嘛,办得很不好,管理上也很糟糕,你们最好别给他们写稿子,他们不但稿费低,而且付稿费还不及时!听者哗然.  相似文献   
3.
我这界外之人一时心血来潮,也想论说论说散的创新哩。并不是矫情,也非自我炒作,确实是针对近期媒体现状有感而发。说“界外”也是照葫芦画瓢。因为依行家定式,界外即指散界以外,因我不是专治散的,故也贴切。界外人论说散创新,这似乎就有点不自量力,没有写出什么名堂,更不是吆五喝六的论家,还侈谈什么创新?故而这“浅论”乃是自作多情,一家之言,凑得个热闹罢了。契诃夫不是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吗?于无声处听狗叫,界外人说界内话,或许歪打正着,不亦快哉。  相似文献   
4.
论图书馆员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的人格必须与职业相匹配,本文论述图书馆的职业特点及图书馆员应具有的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5.
薛家平 《教育探索》2011,(11):11-12
探析荀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正中国古典著作《荀子》中说:"性因习生,习于兴成。"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巨大推动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更是奠定坚实学习基础的良方,而游戏的引入则能让兴趣与情感得到双向发展,不失为小学科学学科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游戏与小学科学相结合,是因为两者有共同的心理基础,它们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都将愉悦的心理情感视为必需。一、科学学科教学与游戏方法的具体联系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以探究型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文心雕龙》问世一千四百多年了,其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真知灼见是独树一帜的。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曾有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该书第十六篇《史传》的立意虽然是讲历史散文的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贡献主要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者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已作出极为可喜之成绩。唯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多着重其心、性、天、礼或政治、伦理学说之阐述,而较疏于其名学之研究。然而,就目前已发表之论着而言,无论是在厘清荀子之哲学立场或对于名学之分析等,亦颇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吾人借镜。  相似文献   
10.
博观约取、点面结合,古代文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对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有必要调整课程设计目标,发扬课堂教学的点面思维。以专题性讲授、开设选修课取代陈陈相因、均衡有力的通史性的知识灌输;以重点讲授取代全面梳理,抓大放小,注重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的结合。构筑优化古代文论教学的长效机制,形成点的深入和面的拓展的有效对接,从而让古拙的文论典籍在大学课堂内焕发鲜活如新的理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