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和王阳明都非常重视蒙养教育,在蒙养教育观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体现在:重视德行教育、重视教学的刚性和规范性、读书贵在精熟、德育与日常生活融合。不同点体现在:朱、王的蒙养教育观分别体现了“道问学”和“致良知”的不同学术旨趣。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比较二者蒙养教育观的异同,认取传统教育价值,一是重视立德树人;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三是教育要与儿童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是指针对于儿童的教育活动。它以“明人伦”为主要目的,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文化知识的传授。蒙养教育在古代属于私学,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要的奠基作用,后来受到了官方和朝廷的影响与控制,这样就造成了蒙养教育在提高全民族文化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但其原则与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明代程登吉原编。后世通行本则是清代邹圣脉增补、注释的《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辛亥革命后,又出现过费有容的续增本、叶甫荪的再增本以及谢悔林的绘图校点本等几种版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明中叶后官办社学的衰落,徽州民间自行创设的义学和私塾等蒙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有明确的层次之分、高度普及和开创塾讲制度,这些是明清徽州教育的三大特色。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徽商的经济资助,以及强宗固族牟宗法观念,这三者的相到作用,是明清徽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资任章》是石涛《画语录》的最后一章,学术界对这一章主旨的看法颇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全书逻辑结构和本章具体内容的分析,认为它是全书理论的总结,其主旨在于论述山水画的创造问题。画家需要多方面的资取,努力全面提高创作素养,特别是要根据“一画论”这一根本大法,凭借“蒙养之功”和“生活之操”,“以一治万,以万治一”,从而创造出山水画之美  相似文献   
6.
自《石涛画语录》一出,便为世所惊,其不但是最具哲理、最见光彩的绘画理论,更是清初以来最有革新精神的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同时,又因其文法古奥,词句晦涩难懂,画界历来各执一词,理解上多有出入。即使现当代几位美术理论家亦各抒己见,难有统一见解。特别关于文中"蒙养生活"之解读。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大发展时期。其中,张载作为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养正于蒙"的蒙养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童蒙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蒙养教育思想,他的蒙养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更大。他们都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儿童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尤其强调儿童的道德和习惯的养成等。他们的蒙养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省法”在儿童教育中的功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义平 《中国教师》2008,(24):33-34
<正>中国传统的德育"反省法",集中体现在经学上,而古代的儿童教育实为蒙养教育,主要指遵从要求,体现规范,思考、理性居次要地位,所以"反省"在儿童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的不断发展的,蒙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丰富扩展。其间编写了大量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蒙学教材。纵观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流变,它是源远流长,综合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早期教育,通过分析蒙养教育的内容、特点,得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