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22篇
科学研究   15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公立高校屡屡作为行政主体被推上被告席,法院对高校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适格性作过不可置否的判决.而公立高校在何种情况下能作为行政诉讼被告主体和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方应有的诉讼权利以及承担的义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文中在分析公立高校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可能性、法律依据和实践的前提下,提出完善高校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类型问题是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和比较,阐明各种诉讼模式的特点和区别,分析不同诉讼模式的优劣,确定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别,借鉴优秀的诉讼模式的先进之处,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以指导和推进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4.
病历档案的证据法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历档案是对患者进行的医疗活动的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它是以诊断、治疗疾病为目的 ,对就诊人的健康状况、检查情况、患病情况、诊断方法、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分析、治疗方法、治疗护理过程和治疗效果等全部医疗活动的全面而真实的记录 ,它是经医务人员、医疗信息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档案和医学文书。因此 ,病历资料档案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 ;是医学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医学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特别是一旦产生医疗…  相似文献   
5.
6.
重复鉴定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十分消极的现象.其最大的弊端是削弱了法的公正价值.对某一专门性问题的多次鉴定并不能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性.保持鉴定人及鉴定机构中立地位的相关支撑条件过于宽松是重复鉴定产生的主要根源.欲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性,消解重复鉴定,需从理念到具体制度设计系统地深化我国民诉证据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17日,荆州市中级法院对原沙市某厂职工赵某诉荆州市档案局侵权一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至此,湖北省第一起档案行政诉讼案尘埃落定。 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原沙市某厂职工赵某多次到荆州市档案局反映其个人档案中的入伍政审表丢失,出生时间被单位涂改,致使其在2003年未能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个人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8.
娱乐化是新闻媒体的主动选择,正因为如此,就可以放弃:放弃在直播中配放的音响效果,放弃奇异的背景设置,少用点突兀的蒙太奇手法,牺牲一点广告,不要让法官和当事人的脸变形--这对媒体不会有大的损失,却能赢得法官的配合与许可.如果得不到法官的配合与允许,记者就不能充分报道庭审过程,从辛普森案民事诉讼到杰克逊案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向德才 《天津档案》2006,(11):15-15
正确认识档案行政诉讼制度,积极做好档案行政应诉工作,是《档案法》赋予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权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新时期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民事侵权借鉴惩罚性赔偿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大陆法系和前苏联民法影响,我国的传统观点主张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原则,强调赔偿金的数额与实际损失相当,赔偿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范围,以免受害人获得不当利益,防止人们追求超过实际损失的高额赔偿。但是,1987年实行的《民法通则》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表明民法的惩罚功能开始受到重视,虽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