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东汉时封王主要集中在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始封王分为宗室王和皇子王两类,但宗室王逐渐被遏制。东汉的绍封都出现在和帝以后,被绍封的诸侯国是因为没有子嗣、犯罪等。绍封王来源于被绍封者的父兄辈,或是宗室的其他支系,但要求与当朝皇帝的血缘关系较近。宗室王封地的范围远小于皇子王,皇子王之间封地的大小亦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皇子个人及其母亲的地位高低。章帝时对诸侯王衣食租税作出调整,封国广狭就不再具有决定意义。因诸侯王犯罪,始封国的地理位置或政策的调整还导致了徙封现象。以上三个方面是中央政权对诸侯王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点校本<汉书·诸侯王表>记载了西汉诸侯王的世系及其兴衰更替,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料,但也存在不足.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采用本校、他校等方法,校证了其中的一些错讹,使之更完善.  相似文献   
3.
建立西汉皇朝后,汉高祖刘邦论功行赏,陆续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可不久诸王纷纷起兵叛乱,高祖便对其逐一平定,至去世前基本使异姓诸侯王问题得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汉初异姓诸侯王历史发展进程的论述,从诸王悖逆与高祖仁义的全新视角,深入挖掘和阐释汉高祖和异姓诸王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关系,而旨于矫正汉高祖大肆诛杀功臣这一偏颇和传统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4.
汉初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王是皇帝“共天下”的“人君”,由异姓、同姓诸侯王和功臣列侯、食邑者等构成。异姓诸侯王在刘邦去世前铲削殆尽,影响比较大的是同姓诸侯王,是仅次于皇帝的“诸侯人君”,是与皇帝“共天下”的主体。本文试以汉朝初年的同姓诸侯王为主,对其与皇帝“共天下”的情况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永乐 《收藏》2010,(2):107-109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汉代有重要的地位。两汉400余年间,此地先后被封为楚国、彭城国和下邳国等。西汉时期,徐州一带的诸侯王、列侯以及文武重臣、贵族豪绅等甚多。汉代重厚葬,玉类器物备受宠爱。徐州西汉墓葬出土的玉器有10余种,敛葬玉器是其大宗,有玉衣、枕、面罩、握、琀等等。玉枕是众多敛葬玉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材质、设计、制作等都堪称一流。  相似文献   
6.
九国,指汉高祖末年的刘氏九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列举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九国。长沙国,属异姓王,实际同姓王只有八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正文高祖十二年栏,记载楚、齐、吴、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十国,除去吴氏长沙国,是为刘氏九国,可知序文遗漏了淮阳国。《汉书·诸侯王表》序文承讹袭谬仍然遗漏淮阳国,正文亦未为淮阳国立专栏,掩盖了淮阳国。据上述可知,《史记》《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应补淮阳,以符刘氏九国之数。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期,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及其后来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确实拥有一定的特权,随着其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对西汉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但要说诸侯王与皇帝共治天下,汉朝的法律只在汉朝直辖区适用,却令人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8.
近日得潘民中师兄赐大作《三国史鉴——以帝王为中心》(以下简称《史鉴》),连说"惭愧"。师兄是大忙人,社会事务繁多,还能不忘耕耘于史海,屡出新作,令我们这些以"贤人"(闲人)自诩者难以望其项背。对于三国史,尽管并不陌生,但就研究而言,我从未涉猎,正好拜读师兄新作,对那段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受益良多。《史鉴》涉及的相关史实,我只有学习的份儿,不敢妄加评论。  相似文献   
9.
西汉前期所设置的刘氏诸侯王“相” ,为维持中央王朝与诸侯王的正常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诸侯王“相”称谓的设置和变迁 ,诸侯王“相”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汉廷选任“相”的方式、标准 ,“相”的行政职责等 ,应作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此文乃《长沙国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吴氏长沙国绝后,刘发是刘氏长沙国的第一个诸侯王。在“子以母贵,母以子尊”的封建社会里,景帝竟将生母出身微贱的刘发封在“卑湿贫国”的长沙国。然刘发及其子孙在长沙国任上,对保卫西汉边境、保护汉属国、开发长沙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