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2.
蒋伯潜先生及其文献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世纪重要的文献学家之一蒋伯潜先生在经学文献研究、校雠目录学研究及诸子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认为这些著作在学术见解、重点阐释、资料取舍与安排等方面多具独到之处,兼有知识性、资料性和学术性,不少随书附录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后,高二下学期的语文课要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已经上过这门课的老师反映,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并不大,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或排斥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一是怎么能提高学生课上思考的兴趣,二是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思想依然活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中仍然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两种意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结合近来出土的简帛材料和有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张岱年的说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共有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儒学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学说,将宇宙论和人事相结合,其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子思《中庸》的圣人"赞天地之化育",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人世伦理说为天之规则。这两种说法都有更早的思想来源,且都有修养方法。诸子百家说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合",或合于圣人君子,或把人伦合于天常,或合于天道而非人道,或合于天而非人,乃至非圣人。而即使讲天人之分的荀子,也在讲天人合一于人。  相似文献   
5.
由教育部命题中心命制的2020新高考首次模考的试题(2019年11月),题型变化挺大,特别是语言运用知识题,其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语病题、成语题不见了。说明在2020年的考试中,语言基础题将具有继续强化在具体语段联系上下文.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受  相似文献   
7.
杨义先生近年来的诸子学研究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不久前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四部著作新意迭出,论证扎实。四书采用了"全息"、"生命"、"还原"的治学研究方法,从身份确认到思想脉络,从文本考辨到文学特色,杨义先生对于先秦诸子研究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一连串的综合性学术问题,有的是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疑难命题,有的则是前人很少或者几乎是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甚至都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超级命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推进与解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破解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密码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在对先秦诸子研究过程中,杨义先生始终坚持"大文学观"的治学思路与学术实践,可以说这四部书是其一贯的治学理念在诸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赵国诸子思想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赵国诸子可称为诸子中的“巨子”级的人物。荀况、慎到、公孙龙等人,还有其他兵家,纵横家等。这些赵国诸子的思想主张,大多具有法家或兵家的思想倾向,几乎看不到有鲁文化中的仁义礼让、温柔敦厚的纯儒家理论。以往学者虽然肯定了赵地思想家及其思想,但忽略了对于涌现这些大师级学者的赵文化原因的探讨。从赵文化的二重性,“四战之国”的地理位置,三晋是法家的策源地,赵文化的实用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赵国诸子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孔子的思想,不光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因为要寻“根”,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深深的敬重,我读起了《论语》。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我切合实际地把《论语》中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有用的语录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并于2006年2月17日向全校教师做了《聆听孔子》的专题汇报。该专题汇报得到了江苏省教科院中文系专门从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二十余年的姚曼波教授的充分肯定。于是,我想通过这个支点,引导身边的人去读《论语》,尤其是想引导小学生去诵读《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关于学习等浅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