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前语:资中筠先生的这篇讲话稿真心长,但当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阅读时,感觉又回到了中学的语文课上。当时的语文老师跟先生一样,不说教,也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在与我们平等地交流他们所热爱和欣赏的作品。他们似乎完全陶醉在文学的美妙中,这种陶醉带有不可抗拒的魔力,让我们也不自觉随之开始那奇幻的旅程,真好!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14,(5):62-62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沙龙上,学者资中筠先生以“当时只道是寻常”式的诉说,为听众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很多东西在当前发生了变化,比如那时候的教育界没那么势利.现在的教育很不自然、,或许追忆过往,能为当下的一些教育问题找到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语,如果那是英语,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他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中筠先生对美国予以较多的关注。她认为丰富的思想资源、总统的个人素养、明显的人才优势以及完善的公益事业使美国跃升为世界强国,而庞大的虚拟经济、严重的财政赤字又以次贷危机的方式把它拖入深谷。然由于台湾问题没有妥善解决,中美关系的未来前景依然充满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5.
《陕西教育》2013,(12):42-42
“我现在的焦虑是民族前途,我们现在的民族从精神E要堕落了。”近日,著名学者资中筠在自己的《美国十讲》和《老生常谈》两本新书发布活动结束,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自己现在最焦虑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要把视角全盯在考试上,分数至上的教育,滑坡的是道德,缺少的是创新,扼杀的是个性,退化的是人种。正如资深学者、翻译家资中筠说:"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如果再不改变,人种会退化。"我们是要反思我们的小语教学了,反思才能进步,才有希望。"小至个人,大至整个民族,只有能正视历史,有反省的勇气,才有光明的前途。"(资中筠语)小语教学的反思,我们应先从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自身做起,我们是实践中,我们在实践着大师的思想,我们不能固守僵化。  相似文献   
7.
资中筠 《当代学生》2015,(Z1):92-93
对青少年朋友来说,“资中筠”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她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老人、一位学者,1930年6月出生,1951年清华大学西方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为国际政治、美国研究。退休后,她笔耕不辍,将一生所思所感沉淀下来,写下了大量闪烁着知识分子理性探索之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她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在民国时期学习中文的经历,其中种种,对我们现在学习中文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语文是一门很尴尬的课,因为它不容易挣来分数。教师和学生即使下很大的功夫,实际收获也不一定突出。可学校的评价多拿分数说话,谁不争分数,似乎就不是好教师。在学习方式上,也大多以训练为主,奉行和数理化一样的线性逻辑。一些教师大量布置训练题,只为得高分。课堂讲解往往是把好好的文章"碎尸万段",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是学习"语言的死尸",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越来越差,如果这样下去,"连人种都会退化"(资中筠语)。因为碎  相似文献   
9.
资中筠是当下不多的可以被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学者,在采访她的时候,我处处体味到“先生”特有的温雅和涵养。  相似文献   
10.
由新京报主办的2011年度好书致敬礼儿月29日在北京举行,活动揭晓出6本致敬图书,2011年度图书畅销榜也同时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