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2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便论—纪念阮氏五定律发表60周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发表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周年。它是全世界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财富。张树华老师指出,它“总结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指出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原则规范,阐明了图书馆中各种要素和各种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图书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图书馆学领域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更加充实和完善了图书馆学的内容,给图书馆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阮氏五  相似文献   
2.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于1931年问世。当时是“图书禁锢”、“书是为特定少数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书是为了用的”,要使所有的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的主张。这的确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该书问世后。75年过去了。岁月的流逝,世界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阮氏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反而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其思想之光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本文拟谈谈对该书的一些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占了不少的比例.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进程中为贫困生利用图书馆创造平等机会,是阮冈纳赞图书馆"五定律"精神所要求的,也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体现.但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忽视了贫困生的权益.文章指出上述问题存在的事实,提出了改进的主张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鄂伦春民歌赞达仁为审美研究对象,探讨其中蕴涵的"气"与"韵"。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如果抓住此时期进行训练,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学生如果不学会探索、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一、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在高中英语第三册Unit 3 Australia教学中,我们首先邀请与我们一起参加省首批中学生赴澳大利亚夏令营的本班两位学生用英  相似文献   
7.
8.
契可夫的小说<约内奇>通过对医生约内奇从一个有激情的人,变成毫无理想的庸人的描写,揭露了19世纪末俄国落后知识分子的庸俗本质,并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小市民的空虚庸俗生活是社会前进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视听看     
《LM.L天后再临》歌手:Nu Virgos圣女天团厂牌:新力博德曼全球最性感女子三人美声天团再展无敌性感魅力第二"弹"!十一首魅惑单曲再度脱颖而出,色艺双全攻占沉寂许久的西洋流行乐坛!在加入新团员Albina  相似文献   
10.
“点赞”行为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厘清这一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其运作机理,对规范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秩序并改善其传播环境、优化其传播策略具有重要价值。“点赞”行为看似简单,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信息传播行为动机意蕴,受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心理、情绪、诉求等多元因素的交互影响。系统而言,心理共鸣、情绪传播与现实诉求是“点赞”行为的三重主要动机,三者相辅相成。对此,应当科学认知并充分运用这些动机,为发挥微信朋友圈的正向传播效能提供治理机制上的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