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487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26篇
综合类   9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自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式跳高新技术,并以2.24米获第19届奥运会跳高金牌,背式跳高这项技术就被广泛地采用。由于背式跳高表现出速度快和动作幅度大的技术特点,加上初级训练者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差,在训练中易产生下列几种伤害事故。一、助跑起跳过程中踝关节及脚跟受伤原因是背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随着弧线半径的不断缩小,身体逐渐内倾,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对踝关节的冲击力也逐渐增大。由于青少年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身体的内倾和平衡,场地如不平整,就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起跳脚踝关节…  相似文献   
3.
刘英梅  何秋华 《体育学刊》2003,10(5):115-117
通过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对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摆动动作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式跳高运动员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背式跳高运动员摆动效果约占50%,且摆动效果的大小与技术类型无关,与高度的增加没有线性相关。但当高度增加到本人最好成绩时,摆动作用达到最大值。选用中国男性青年模型与扎齐奥尔斯基模型对背式跳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没有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纠正背越式跳高的“倒体过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许多初学者,甚至一些训练有素的跳高运动员,不能较好地把助跑起跳时的腾起初速度及起跳后获得的垂直速度合理运用,因而造成了起跳后身体过早向前冲出,即“倒体过早”的严重错误。“倒体过早”一方面减小了起跳时获得的垂直速度,缩短了身体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造成了肩或背过早碰杆,而且也不利于过杆时杆上动作的顺利完成,还易使下一个“坐杆”错误动作的产生。显然“倒体过早”对合理完成背式跳高的技术优势及提高运动成绩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倒体过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进行纠正,以提高训…  相似文献   
5.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定了其总体战略——先欧后亚,即“德国第一”的战略。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规划了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即在太平洋战场以守为主,逐步反攻,待欧洲战争结束后,全面实施反攻。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是成功的。美军在战争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战略思想如航空母舰为主的战略,“岛进攻”战略,潜艇袭击战略等,作为对美军总体战略的补充和完善,对美军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慧 《中华武术》2001,(3):50-51
现代跳高运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跳高姿势出现 过五次重大变化,它们的技术分别是跨式、浪式、剪式、俯卧式和背式五种姿势。 跳高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技术的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之一。 女子跳高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过杆姿式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了人们的追求和探索精神,跳高运动是在不断探索改革中发展,在大胆创新中前进的,从1957年的1.77米到1987年的2.09米,30年提高了32厘米,增…  相似文献   
7.
论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动作的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背式跳高技术的动作方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背式跳高技术中,摆动腿在起跳阶段的3个不同时段内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八十七神仙卷》真迹为白描长卷,是宋代画家武宗元《朝元仙杖图》的稿本。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从一位外国人的收藏中发现了它,不惜重金购回并为之定名,在画坛传为佳话。现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而《八十七神仙卷》的塑作品,则是民间艺术家胡阿寿的开山之作。胡阿寿出生在绍兴湖塘陌坞村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幼酷爱画画,少年时在乡间写生,为“十里湖塘”的山水风光所陶醉,常常画得连饭都忘了吃,被乡人视为“画痴”。成年后他走乡串户为农民做漆匠、画彩画,常为自己功底浅薄而困惑,于是他下决心发奋学习,经人介绍到杭州拜访吴  相似文献   
9.
1.背式跳高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1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的目的。目的是行为之归宿,是造就良好心理素质力量之源泉,具有爱国主义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的责任感,有利于在比赛中跳出自己的最好成绩,甚至超水平的发挥。1.2稳定又积极的情绪和坚定的自信。积极的情绪能使贤上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背式跳高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时会产生一些错误动作,而这些错误动作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上课质量。 一、助跑方面 1、助跑最后几步减速,有拉大步、捣小步现象,节奏紊乱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怕杆,不敢跑,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助跑节奏掌握不好。 纠正方法:调整弧线半径和助跑距离,开始助跑时节奏稍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