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序言的有关知识与作用;评述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篇体现“文道统一”观的序言——《小学生规范字典序》。  相似文献   
2.
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天崩地解。随之而来的是自明代中后期开始显现的由于学风空疏而导致的传统儒学道统危机达到顶峰。面对刻不容缓的危机,在朝在野的理学士人共同掀起一股"崇实黜虚"的实学风气力图扭转颓势。其中,整理学脉以传承道统是其当务之急。一时间,编写学术史著作,整理学脉以传承学统,辨明道统之风气大开。康熙年间,庙堂理学家熊赐履所著《学统》便是此种风气的产物之一,《学统》以程朱为宗,对清初政治与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文,自1902年自立"门户"以来,似乎就没有过上几天安宁的日子:前天是"文"与"道"的"大打出手",昨天是工具性、政治性、思想性的"分分合合",今天是文学派、语言学派的"水火不容"……"内忧"此消彼长,"外患"接踵而来。1997年,社会各界口诛笔伐,一句"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责难把语文钉在了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4.
儒家倡导的“文道统一”观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 孔子评论文艺,兼顾“文”与“质”。他评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他评论《武》,则谓:“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对作品追求的是“尽美”“尽善”,希望能达到艺术的美和思想的善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的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还要在语文基础教学实践中实现"文道统一",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7.
要想真正实现"文道统一",就要将教材和教学统整起来。以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为例,从这类文本选编的特点及教学建议,厘清"文道统一"的内涵,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明确语文教育的目标,进而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赵艳 《中小学电教》2009,(3):140-140
<正>语感是人们对语文文字直觉地感知和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地感受力。语感强的学生会把眼前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从而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陈鲤梅 《教师》2015,(10):31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文道统一,把作文过程变成思维放飞的过程,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宗旨。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放飞思维?我对此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统一,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语文教学的德育基础点1.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教师可把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基本篇目分为几个教育点。如,《纪念刘和珍君》等爱国主义篇章可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