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景     
春天来了,冬眠的大地苏醒了。姗姗来迟的春风送走了不肯隐退的最后一片枯黄,迎来了万物的勃勃生机。春天来了,小姑娘的眼睛亮了,柳枝返青变柔,娇媚的嫩芽撩拨着灿烂的阳光。大片的绿茵如此新鲜而又充满灵气,水洗般的空气清亮甜润。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发展史上,清代处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中晚期,在剧烈的社会变化和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影响下,汉语中产生了大量新词语、新词义,及外来词的输入、旧词的隐退、同义词的形成等等词语过渡的复杂现象,这些在清代笔记中有突出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尤以新词新语表现最为明显,其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介绍了潜显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试以潜显理论探讨新词新语隐退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试图给新词新语的隐退在理论上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4.
《布里尔小姐》通过选择人物有限视角叙事 ,使用自由间接引语表现主人公的“顿悟” ,让叙述者从叙述中退出 ,使小说充满人物的主体意识 ,并在关键时刻使用直接引语否定“顿悟”形成“幻灭”。自由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强烈对比 ,构成了布里尔小姐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构成了布里尔小姐话语“无声”与他人话语“响亮”之间的反差。  相似文献   
5.
教与学并非成正比的,其中,"学"的比重显然要大于"教"的比重,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注重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词语的动态发展变化是当代汉语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课题。文章利用CNKI报纸数据库,以2009年度新词语为调查样本,分析新词语自产生以来的具体使用情况。根据词语使用频率不同走势将其分为五类,即稳定型、上升型、起伏型、下降型、偶现型。认为稳定型、上升型为稳定词语,它们具有填补空白、表义明确、经济适用、相容互补的特点;下降型、偶现型属于消退词语,表现出所指消逝、语义重复、表义不清、形式复杂、不具普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8.
《原野》与《呼啸山庄》的情境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欢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4-108
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原野》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同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由于两位作者选用了一种相似的文学模式而使它们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近似的典型情境模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而形成的差异性,有助于读者认识中西方文化、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美学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有你真好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淡淡的阳光斜射在窗帘上,我坐在桌前,品一杯清茶,读那些踏过三百多年尘土的词,聆听你的心声,走进那些曾经或辉煌或衰败,而今都已成了过眼云烟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是教师生活的基础。教师形象的迷失、生成的蜕变、生长的扭曲,以及实践的封闭,致使日常生活从教师生活中隐退,造成了教师生活的完整性丧失,教师生命成长的停滞。重现教育的日常生活,应该敞开教师生活空间,从日常"人"的角度审视教师,引导学生和教师过着超越日常生活的可能生活,走进惬意的生活时空,完整的呈现教师生活的生成性、生长性、开放性,促使教师个体生命在日常生活的充实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