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平阳的诗作呈现了自己独具的风格特色与写作主旨。诗人在诗作里叙写了一隅贫瘠、艰辛的故园乡土,那里生活着他深爱着的亲人和乡邻,那是一个芸芸众生生活的平凡世界。诗人以一种悲悯的心怀关注他们在当下艰难的生存境遇,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底层大众的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对于许多人来说,粮食和蔬菜,他们来自农贸市场,可对于我来说,他们永远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土地。"作为庄稼人的孩子,雷平阳的诗文总也离不开确凿的泥土气息,离不开生活的现场。在其写作的年间,雷平阳先生深入云南腹地,他的写作便是从这块土地开始,用一块疆域给写作抹上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成为了歌颂这块土地十分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而同时,雷平阳以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为散文创作树立了又一种先锋的旗帜——即,一种"局外人的写作",今以《雷平阳散文选集》为主题来分析这一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题材主题处理上的大与小,意象意境营造中的真与幻,情绪情感把握上的冷和热,语言运用上的拙和巧,在这些艺术方面的匠心独运,是雷平阳诗歌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探讨雷平阳诗歌中的三个主题:底层主题、厌离主题和生态主题。雷平阳的诗集就是一部底层悲歌录,他的啼血苦吟以艺术之气韵将生命灌注于诗歌之中,用艺术之境提升了人生之境,使不可避免的苦难和难以逃脱的命运在诗歌中得以升华。雷平阳一直想要逃离这世间。但同时又对这个世界怀抱着炽热希望。敬畏山水,着力于山水,是其生态写作的方向,也是其写作的基础性资源。荒野体验是雷平阳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田野"的实践中,他找到了最具生命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传奇,传奇就是一朵蒲公英,它美丽,妖冶,吸引人,被一张嘴一吹,它四处飘散,飘散到哪里,落地孕育新的蒲公英,又遇到一张嘴,又四处飘散……周而往复,美丽、妖冶依旧,只是这朵蒲公英不是当初那朵蒲公英了。这就是传奇的本质,传播离奇、稀奇之事。但要成为真正的传奇,需跨越两道"坎":一道是时间之"坎",有些人、事在当时只是一则新闻,算不上传奇,但经时间之河淘洗,好事者没完没了地口耳相传,逻辑背景一变,便成为传奇了;另一道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1日《诗刊》社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云南诗人雷平阳的组诗《诗无邪》。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是当下最具活力的诗人之一。终评评委吴思敬、张清华等认为,“雷平阳的诗歌沉着坚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源流和独特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运用印象批评的方法,解读雷平阳的<澜沧江>,诗歌呈现出一幅刻板又真实的人生画卷,形象真实地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就是"一意向南".  相似文献   
8.
王朝辉  张歌 《科教文汇》2010,(35):56-57
作为昭通土生土长的昭通诗人,雷平阳对昭通这片古老贫瘠的土地有着执著深沉的爱。他的诗歌一方面植根大地,以悲悯情怀关注这生息繁衍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苦难,另一方面又仰望星空,执著地为人类守护着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雷平阳的诗歌独树一帜,其英译策略至今无人问津。对雷平阳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英译策略的探究对促进其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汉语诗歌的英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观:《解放大西南》是您最近的一部力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请您跟读者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