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凇是一种自然奇景,本文介绍了雾凇的特点、分布,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雾凇的成因、危害及价值。我国最典型、最著名的雾凇当属吉林雾凇,其形成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一、析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在“信念”下面画圈)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请大家讨论:问题一:“信念”是什么意思?问题二:谈迁的信念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会产生这个信念?相机补充一段资料:(出示)谈迁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不少有关明朝的史书上有错误,于是便决定编写明史,起名为《国榷》,就是对前朝的国家大事进行重新讨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感受雾凇的“奇”,并通过朗读向读者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教材中“雾凇”的形成产生了质疑,得出与教材中“雾凇是凝华现象”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雾凇”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是凝固现象。而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5.
雾凇》是四年级第7册的一篇写景文章。 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学这样的课文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雾凇。于是在课前,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制作了一个课件。上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了一个雾凇的神奇世界,那如雪般洁白,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绵延十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银妆玉砌、瑰丽壮观的雾凇世界之中,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6.
师: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吉林的松花江畔,欣赏那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课题:雾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方能领悟到文章的真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相似文献   
9.
冯嘉贤 《考试周刊》2009,(48):69-69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结合《雾凇》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0.
曾读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的一篇文章,在谈及教师应当如何研究学生时,他作了这样的概括:"教学即倾听,倾听学生解释他们自己的思想、反思他们自己的体验。教师倾听学生的过程,既是研究学生的过程,又是与学生合作探究知识和生活的过程。"确实,经过几十年教学的历练,笔者的课堂感受及教学体验尤为强烈。本人深知:在课堂上善于倾听,从倾听中更好地掌控学情,并以此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