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61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教育   72610篇
科学研究   16998篇
各国文化   560篇
体育   2865篇
综合类   3938篇
文化理论   2248篇
信息传播   18703篇
  2024年   300篇
  2023年   1394篇
  2022年   746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988篇
  2019年   1104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1010篇
  2016年   1513篇
  2015年   2746篇
  2014年   7047篇
  2013年   5821篇
  2012年   7950篇
  2011年   9279篇
  2010年   8157篇
  2009年   8636篇
  2008年   9422篇
  2007年   7785篇
  2006年   6705篇
  2005年   6558篇
  2004年   5666篇
  2003年   4879篇
  2002年   4328篇
  2001年   3760篇
  2000年   3027篇
  1999年   1485篇
  1998年   1064篇
  1997年   945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584篇
  1994年   581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88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9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博 《陕西教育》2021,(2):41-42
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专业学科知识本身所具备的拓展性,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的交互性综合考虑下所采取的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经济学专业为例,经济学专业包含多个方向,但若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经济学专业知识内容讲授,这很难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尤其在现代开放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本文以开放经济环境为出发点,以经济学专业教学为载体,针对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注意要点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首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要想提高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注意力、兴趣点、关注度必须选择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欲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从文本阅读、理解释义、师生教育三个维度具体阐述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关系,打破时下马原教学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的价值追求,而社会文化场是培育民族精神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文化场视域下研究民族精神的培育路径,以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研究领域,主要有:优化政治文化,树立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支柱;优化经济文化,筑牢民族精神培育物质根基;优化生态文化,稳固民族精神培育的发展保障。要营造形成民族精神培育的优质社会文化场,让伟大民族精神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民族力量,就得使这三个主要领域齐力推进、相互助力。  相似文献   
4.
5.
6.
作为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升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与哲学之间一直存在天然的关联。同时,任何哲学思想都源自对人类发展和民族生活的解读与深化,受到民族精神的长期熏陶与孕育,并逐渐呈现出民族样式、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文章首先对民族精神与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实践观与务实精神、和谐观与和谐精神、价值目标与人文精神的视角,对两者之间的互鉴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借此揭示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在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是在吸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制度建构的理论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深刻认识显著优势的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国自建党建国以来,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治国的重要思想。为了做到创新,并使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更符合国情,一方面,应做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如何科学利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可谓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