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35篇
科学研究   23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2015年以来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人才支撑成为实施战略的关键因素。但分析我国马铃薯人才现状发现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分布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扩大规模、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调整结构、面向基层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张建芬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4-45
1教学策略本节复习课希望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试图从科学探究的高度,从探究思路的形成,到实验变量的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进而将三个实验的复习纳入一个探究体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等活动中,体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组培实验的几个核心要素其每个要素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包括优质合适的实验材料的选择,无菌操作的问题以及培养基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问题。同时还对如何有效安排实验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炜 《生态文化》2011,(2):34-34
土豆(马铃薯)产量高,适于各种生长条件,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价值,成为重要农作物。土豆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新航路的开辟者们把它带到了欧洲,随后便传播到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并成为世界的四大农作物之一。土豆的出现弥补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带来的粮食短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收获机的类型及特点,简述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状况,分析了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及建议,为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兵 《生物学教学》2002,27(5):F003-F003
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等 ,原产南美州 ,现广泛种植于世界温带地区 ,我国广为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 ,有芽眼 ,皮为红、黄、白、紫等色。块茎含有大量淀粉 ,各种维生素和各种矿质元素可供食用 ,作粮食或蔬菜。既然马铃薯可以食用 ,为什么人们常说要谨防马铃薯中毒呢 ?原来在其块茎中含有一种叫龙葵素 (又称龙葵碱 )的物质 ,该物质有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对治疗某些病症有很好的疗效。但物极必反 ,人若一次摄入大量的龙葵素反而会引起中毒 ,甚至死亡。这样一来 ,龙葵素就变成了毒性物质。假如马铃薯…  相似文献   
8.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近几年来非洲菊组织培养中包括外植体选择、组织培养培养基筛选、移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薯类是主要粮食作物,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薯类生产中,脱毒薯(马铃薯、甘薯)具有无病毒感染、结薯早、膨大快、早熟、高产、品质好等优点。推广脱毒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减轻薯类病害,显提高产量。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测定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拮抗细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3 g/L,蛋白胨12 g/L,氯化钙3 g/L,利用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量8%,装液量75 mL/250 mL,发酵时间24 h的发酵,此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6 cm左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拮抗细菌拮抗性能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拮抗细菌更好地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