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常州府是有清一代江南骈文重镇,而董基诚、董祐诚就是其中两位成就斐然的名家。由董基诚刊刻于道光十四年的《合刻栘华馆骈体文》4卷,是"二董"骈文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研究发现,"二董"骈文写景清隽、抒情沉郁、议论精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风格上,其远承汉魏六朝,近习洪亮吉、刘嗣绾等常州骈体名家,而且承中有创,自成一种"儁不害窕,缛而有则"或说"绮隽"之风格。就文学史地位而言,"二董"在同时可与方履篯颉颃并驾,而上可追洪亮吉、孙星衍、刘嗣绾,称得上是常州骈文名家,在清代骈文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骈林双子星。  相似文献   
2.
武彦栋 《学语文》2003,(2):18-18
《滕王阁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体文,乃唐人王勃(字子安)所作,原在《王子安集》,清时《古文观止》一书选入,广传社会。建国后,先后有多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陈维崧一生经历贵介公子、江湖布衣、翰林词臣等社会身份的转变,但是他却始终保持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这种自觉而鲜明的身份意识成为陈维崧骈体文书写的基因、动力与精神。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与陈维崧骈体文书写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家世声华的自豪与锦心绣口的才学、清狂肆志的自傲与神龙夭矫的气势、时命牴牾的自叹与独标兴会的精神三个方面。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造就了陈维崧骈体文的"心手独得处",使陈维崧的骈体文成为清初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化精神的宝贵结晶。  相似文献   
4.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领袖之一。本文从他创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创作形式与内容以及对前人散文遗产全面而富有创造性的继承和革新等方面,论述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5.
杨雄 《家教指南》2006,(4):90-93
敦煌先唐文学中有大量的骈体文.敦煌唐五代文学作品中,不但传统文学类中多骈体文,敦煌俗文学类中骈体文也占压倒多数,这是前此未经言明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多为骈体的原因非一,但大约可以归结为二:一,主流文学时尚的影响;二,讲唱文学、诵读类文学的特点使然.骈体文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传统,也是俗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歧视骈体文的观点与中国文学的传统相左.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6,(4):34-35
<正>培养独立精神丰子恺育有子女七人,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读郭敬明、韩寒、饶雪漫以及沧月的书。虽然有些评论家说这是快餐文化,但我却不以为然,甚至有时蹲厕所也要捧着他们的书孜孜不倦地拜读。老妈每每撞见,总会挑起那八点二十的眉毛,恨铁不成钢地训道:“有点出息行不行?多不雅观,大姑娘家的,唉!”末了还不忘刺激我一句:“甭光看人家的书,有本事自己也写几篇啊!”我郁闷地坐在马桶上,干脆不起来了,我就不信了,我怎么就写不出一篇像样点的东西出来呢!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正悠闲地吹着空调,埋头啃着一本不知道名姓的大部头,突然耳机中传来一曲悲伤的旋律,瞬间抓攫了我的心灵。是那首《HeyJude…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探索《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来源及发展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与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滕王阁序》为传统课文,文体是骈体文。对其教学,以往我们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篇普通文言文对待,有的突出字词句的解析落实,有的注重文中典故的疏通,往往都忽视了文本整体的阅读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滕王阁序》,该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