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芸 《文教资料》2007,(36):35-37
在《缮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中,麦尔维尔通过小说主人公巴特比的缄默和孤独反映了现代人的迷惘与彷徨。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投射"视角对这篇小说进行阐释,其旨在通过揭示巴特比是小说叙事者老律师的心理投射,从而揭露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疏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们的压抑感和失落感。  相似文献   
2.
解读《白鲸》的生态伦理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思想是关于自然与人伦理关系的思想。在生态伦理的视阈下,笔者重新审视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中亚哈的海上捕鲸和以实玛利的身心成长的内涵:一方面热衷于享受征服自然、捕杀鲸鱼的生命快感;另一方面又质疑工业文明的生态破坏性,向往回归自然。这两方面的矛盾构成了麦尔维尔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惑,也赋予了文本一种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3.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麦尔雏尔的杰作,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事物的描写均表现出了其内心的困惑。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作者对海洋的矛盾认识:理想的去处;陆地的延伸;基地。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作家阿成2007年的《跟踪》,写的是一个四十八岁的“退养”干部王先生的一天。这个男人早晨九点钟离开家门,散步到一个公共报廊前,一张一张报纸从头到尾细看,然后走进一家超市,仔细研究货架上每一件新产品,阅读它们的说明书,再后来,到一家地下快餐店细嚼慢咽地吃午餐,又到一家循环放映影片的电影院把同一部电影看两遍。最后,在夜色苍茫中缓步回家。读这部中篇小说,我不由地联想到英国小说家兼理论家爱·缪尔在他的名著《小说结构》中说到的,翻开萨克雷的《名利场》,有一种踏步不前、原地不动的感觉;而在麦尔维尔的《白鲸》里,仿佛全体船员沉没在时间的死海之中。王先生的时间,也是一潭止水,阿成在作品里说,“这与匆匆忙忙的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5.
6.
《白鲸》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所作,它奠定了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白鲸》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中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白鲸》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创作于19世纪中叶,理性主义盛行其时.而麦尔维尔在<白鲸>一书中的诸多观点却带有超前的非理性主义色彩.本文结合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自然观,社会与人性观以及文化观三个方面,探讨了麦尔维尔思想中的非理性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8.
赫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鲸》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作品。多年来,人们对于该小说的解读众口不一。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但不从小说的外部自然的书写入手,而是更加关注小说内部所蕴含的生态意义,尤其关注小说中宗教内容的生态思考,希望能以此拓展生态解读该小说的视角,从而进一步发掘该作品所隐含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赫尔曼·麦尔维尔一生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长篇阶段和后期的短篇阶段。《文书巴托尔比》是麦尔维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关于这篇作品与他前期创作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这篇作品本身的叙述特点是研究麦尔维尔创作的关键点。借助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文书巴托尔比》叙述中的反讽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可以说明麦尔维尔悲剧性的世界观在长篇创作之后的发展,以及在写作中曲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同爱默生、梭罗、霍桑、惠特曼等作家同时崛起的,是19世纪中期继霍桑之后美国后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纵观麦尔维尔的创作,无不透露出他对生活的丰富积累和深刻认识,尤其是他多年的航海生活,更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浪漫主义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