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蒙古历代自然灾害史料》及其《续辑》震灾部分从历史资料的角度反映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地震的特点。但史料出处准确性不足,选录未严格按历史方法进行。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地震要注重基础性研究,建立数据库,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作为舶来的前沿思想,其固执而强劲的话语表达无疑是在增加自我的社会价值砝码,从而谋求话语权力的内在平衡。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伸越和行走受到了文化和政治的双重制约,女性意识的驱动力更是男性的话语遮蔽和女性的失语焦虑。海男的《桃花劫》背离了女性的经验世界,因而它所展示出来的身体传奇和女权神话便显得分外虚妄,这个显在的女性主义文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委曲求全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3.
1977年,日本学校事故研究特别委员会通过了“学校事故损害赔偿法案”和“学校灾害补偿法纲要案”。通过追究无过失责任的原则,达到学校事故损害赔偿的目的;以国家为赔偿主体、国家经费为主要赔偿金的形式.实现学校灾害救济补偿。通过对两立法案的制定过程及司法解释的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教育立法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受难原型占了很大比例。安徒生借用童话的“儿童”视角透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他让童话超越了民间学范畴的传奇想象.成为一种鲜明的个体写作。同时,安徒生对人生和时代的基本态度都是乐观和充满期待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灾害频仍、民生凋敝,对此,严复颇为焦虑杌陧。他以为天灾(包括疫灾)与人事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主张加强人事、发展科技、讲求卫生,积极预防和救治灾害,并在灾害救治中加强自救引导。严复的灾害观为其时乃至后世政府和社会,及时有效地建构灾害预防、应对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启示,折射了以他为代表的近代社会精英对其时中国国家和民众现代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小学生成为死伤人数较为集中的群体,中小学校舍成了重灾区的重灾点。学校教学建筑承载着重大的安全属性和政治属性,应当成为城乡建设规划的“特别保护区”。既往教育行政和公共财政对学校校舍建设管理过程中.重使用价值、轻安全价值的隐性缺憾在灾难中显性化。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灾难的教育,它必将为公共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学校建设标准和防灾减灾常态教育有赖于国家的刚性立法。学校建设项目“安全第一”原则,绝不可因其它因素而降低执行标准,这也是考验政府公信力和行政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证了李伯元的一部重要作品——《庚子国变弹词》的资料来源问题。文章通过将《弹词》文本与报章汇辑本《西巡大事本末记》及其盗印本《西巡回銮始末记》的对勘共读,指出《西巡大事本末记》一书实为李氏写作《庚子国变弹词》的直接依据;从而使李伯元“取材于中西报纸者十之四五”的自我表白具体化,并可由此进一步了解《弹词》的写作情况。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已超过自然界的推动力,以全球增暖为特征的环境变化在我国有其特殊的表现。必须改变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减灾防灾中的负面影响力求建立人与环境相协调共生体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祁正贤 《青海科技》1998,5(2):16-19
本文简述了青海省自然灾害的现状、特点,几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未来气候预测和自然灾害的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