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02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2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2.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情感。二、构思精巧,想像丰富,比喻新奇。三、追求诗歌的内在意蕴美。四、强调格律与情绪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唐代体育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人们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我们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体育场面,生动传神的体育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唐代体育生活画面,体现了大唐民族高涨的体育热情,高超的体育技巧和激昂奋进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时期,很多词人创作了大量以悲秋为主题的词作品。本文,对以悲秋为主题的宋词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阐述了这些"悲秋词"的形成进行探源。  相似文献   
5.
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宋词流派的划分问题是词学界长期论争而至今未尚圆满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明代提出婉约、豪放之分后,不同的说法纷纷出现。宋词流派研究总的趋势是走向精细化.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不会出现定于一尊之论。  相似文献   
7.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词是中国古代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体制有别于古体诗、近体诗、散曲和自由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词体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诗体的独具的美学特质,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貌类型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9.
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个分支,讲求音韵、形式和意境,因此很难被成功地传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认为诗歌翻译是种子移植,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基因转换,即:将原语主要特征的文化基因片在译入语中重组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以古诗《游东田》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从音韵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三方面来分析译文中文化转基因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诗经?小雅?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对于其主题的争论主要存在有美诗和刺诗两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刺诗之说不可取。从诗的内容、创作角度、以及创作形式3个方面入手,证明了此诗应为美诗,并得出《鹿》诗是西周中后期宣王时作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