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wo studies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 spontaneous use of spatial note-taking strategies (i.e., creating maps and drawings) and spatial ability in learning from a scientific passage. In Study 1, college students read and took notes by hand on a 10-paragraph scientific passage about the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Students tended to use verbal strategies such as lists (on 48% of the paragraphs), outlines (29%) and running text (15%), but also used spatial strategies such as maps (28%) and drawings (11%).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patial ability and the use of spatial strategies (maps or drawing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learning outcomes, with spatial strategy use explaining additional variance beyond spatial ability. In Study 2, students read the same scientific passage and took notes either by hand on paper (paper group), by hand on a large whiteboard (whiteboard group), or on a laptop computer (computer group). A similar general pattern as Study 1 was found for the paper group, but this pattern was not found for the computer or whiteboard groups, suggest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s found in Study 1 might depend on the note-taking medium.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in the paper and whiteboard groups spontaneously used more spatial strategies, whereas the computer group tended to use verbal strategies (i.e., words only),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note-taking contexts encourage differ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
理解原作是一切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正确表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棋王>英译文例,就其在多义词、句子结构、文化词语三方面对原作一些句子的理解提出质疑,并给出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3.
4.
首先分析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评价,并予以实例详细说明,以达到有效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理解与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中,听力理解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它是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基础,听力水平也成了衡量外语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发现尽管听力材料简单,语法、单词都没有障碍,但是学生却只能获得一些零散的信息,无法利用这些零散的语素组合出完整的意义。由于不知如何解读组合所得的信息,而常常使学生听力结束后陷入一种"混沌"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研究听力教学及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教学者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听力教学巧妙地寓于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市场对口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提高译员的口译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研究视听理解题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视听理解策略:预测主要内容;抓住导语;掌握做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对错判断题的相应策略。同时还要重视画面的提示信息,关注人物肢体动作,善于把握人物的肢体语言,并掌握篇章结构的基本知识等。  相似文献   
7.
孙桐 《考试研究》2022,(1):66-75
借鉴社会认知框架中的“认知效度”和“语境效度”框架,对《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全6册教材中听力测试任务的效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教材中的听力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听力认知能力考查不够全面,对听力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体现不够突出,对作答过程中的书写负担控制不够。此外,建构性作答方式听力任务的设计有待系统性改进,听力语篇真实性有待提升,听力和口语任务的衔接不够紧密。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听力任务设计遵从科学严谨的测试编写方法和原则,以提升听力习题的认知效度和语境效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及师生反馈。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文章意义的解读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阅读教学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由、广泛、深入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解悟。认识这些重要性后就要做到:一、课堂学习学生要实现由学"答"到学"问"的转变;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对文章进行评读,互赖促进;三、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求知的快乐;四、尊重学生情感,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同步与差异的统一;五、鼓励学生养成健康时尚并富有个性的审美观;六、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正常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环境·人·雕塑--谈我国的城市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理念和艺术定位的探讨,结合我国的城市雕塑的现状,论述了城市雕塑与所处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现代文明相融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指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城市雕塑家才能适应我国以及当今世界城市雕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玄学是魏晋时期通过清谈深入探讨宇宙社会人生之本体的思潮和学说,对当时的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还与后世佛教、道教以及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关系。玄学清谈在表现形式及其实质方面与当代课程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教学对话及其理解性实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整理、挖掘玄学思潮中的教学对话及其理解意蕴,对完善教学对话理论、指导当今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