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经师的附会,使得《卷耳》中“周行”一词的训释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对其进行详尽爬梳的基础上,通过对该诗主题的文学性分析及“周行”二字文字学上的溯源,并根据其在语言逻辑和艺术表现上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这对全诗及《诗经》的研究显然有更深的补益。  相似文献   
2.
五卅惨案发生后,梁启超作为一介国士,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多次向政府和国人病陈沪案解决方略,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主张,然而非但没有引起政府和国人的重视,反而遭致许多误解。梁启超不以为悔,其拳拳爱国之心表现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3.
南宋文化作为杭州文化的原型,其优雅、婉美而精细的艺术形态,以及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对杭州籍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杭州籍现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南宋文化的审美因子.  相似文献   
4.
杭世骏与天津水西庄查氏家族交谊深厚,多有诗文唱和赠答,这些诗文大多已收入《道古堂全集》。然而,查氏家族著述中尚保存了杭世骏为查氏所撰写的两篇序文,《道古堂全集》却未收录。这两篇序文,对于研究杭世骏的友朋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的两首《赤壁》诗和一首《东坡赤壁赋》,用“一赋二诗”来进行概括,是首次提出。在陈沆留存的全部诗文中,拈出其关于赤壁的“一赋二诗”,厘定其写作时间且加以评赏,以求对赤壁文学以及湖北地方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今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文与今文的学风,而此多元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也使广东成为清代经学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站在谈判学的角度从四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在香港问题谈判中的谈判艺术。  相似文献   
8.
杭世骏是清中叶的一位重要骈文作家,但纵览民国以降的各种骈文史研究著作,他实际上一直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就创作特点而言,杭氏骈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比较符合传统意义上骈文创作格式要求的“正格”之文和突破了骈体传统格式规范的“变格”之文.前者或清逸空灵、或简隽古雅、或纵肆横逸,在骈文创作的传统形式格局中,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后者更是在承传中有创新,更加突出地体现了杭氏骈文的独特面貌和艺术成就,尤其在使用长对、骈散交融、以意统文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刻意打破骈散之界,有力地说明了骈散并无高低之分、骈散可以融贯并用.要之,杭世骏称得上是清中叶骈文灿烂星空中绽放独特光彩的一颗明星,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始,国内掀起了对英庚款退赔、管理、使用的讨论;尤其到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与英庚款董事会干事长杭立武也参与了相关的讨论,两者对英庚款管理有一些争论。分析两人观点的异同,有助于了解当时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深度,也可以分析当时学界参与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