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47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图书馆收藏了丰富的地方名人手稿,尤以刘咸炘手稿居多,共计77种5531页,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刘咸炘手稿收藏单位。本文以对刘咸炘手稿的典藏、整理和保护利用为例,探讨了图书馆处理手稿这一珍贵特色资源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图书馆珍稀文献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做一些实务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雅洁"是桐城古文家对散文语言的整体要求,它肇始于方苞,发展于刘大櫆。刘大櫆在其理论著作《论文偶记》中提出文章"十二贵",就散文语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作文准则,并且在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中,很自觉地体现了"文贵简"、"文贵高"、"文贵华"、"文贵远"等文论观点。该文拟把刘大櫆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探寻散文语言的"雅洁"特征。  相似文献   
4.
六气法,是养生技术中重要的行气术,是以炼呼为主,配合默念字音,结合脏腑,保健养生,祛除病邪的一种吐纳法。《养性延命录·服气经》与《养性延命录·明医论》中的"六气"法,言语简明,借由疗疾功效与病症之间的对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很有可能《明医论》之"六气"由《服气经》之"六气"发展而来。《养性延命录》《胎息秘要歌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所言"六气法",其主要功能都在于疗病治愈。《四气摄生图》中,"六气法"与四季有着较为明确的对应关系,并将"六气"理法完全确定下来。对"六气法"进行探究,具有文献价值和养生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刘勰看来,以往文学发展的状态的变化,其实质都是因为文质互为量变而形成的递进和衰退。准确地说,他认为:在商周之前,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从商周以后则是一段衰退的历史。那么,商周就成了实际意义上文质彬彬的顶峰。然而,文质无法达到绝对的平衡,商周的“丽而雅”已经开始显示出文进质退的趋势。所以,不可否认,商周实际上又成为文胜质的拐点。文学的发展,在商周之后,便逐步走上了“从质至讹,弥近弥澹”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曹丕与刘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批评的两大重镇,二都对理论思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学批评角度观察,曹丕与刘勰联系十分密切。其首先表现为,在魏、陈思的优劣比较中,刘勰明显向曹丕倾斜,这在陈思优于魏已有定论的南朝,实属不易;其次,二在统领全局的宏观述思想方面,不无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曹丕关于批评主体要从学创作中剥离、独立的思想影响了刘勰。  相似文献   
7.
谢朓是我国山水诗历史上一个闪亮的坐标,山水诗在他的手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谢朓山水诗的抒情具有三个特点:情景交融的境界;独特的抒情模式;悲欣交集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虚静"说.对于"虚静"说学术渊源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虚静"之说始于老子.老子的"虚静"与庄子的"心斋"坐忘"等都是一种泯除了各种知识经验的精神状态,荀子的"虚壹而静"对此有所扬弃,而是一种保留有"一"、有"所臧"的精神状态.而刘勰<神思>中的"虚静",是在"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下、清除了内心世界中各种经验而呈露出来的一种心境莹彻澄明的精神状态.因此,比较而言,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虚静"说,渊源于道家的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9.
卞孝萱先生学识渊博 ,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史专家。虽年届耄耋 ,著作等身 ,而犹精神矍铄 ,笔耕不辍。为恭贺先生八十华诞 ,我们编选一组文章 ,以展示先生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10.
面对20世纪90年代的新环境所表现出的不适应、知识分子自身的边缘化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是文学主体性理论于80年代末淡出而未能在90年代得以继续延伸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知识分子面对自身的不断边缘化期望通过抢夺话语权回归文化中心,这导致了文学主体性话语的被冷落。后现代主义对“元话语”的反对以及对传统人道主义的颠覆对文学主体性话语的发展完善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