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3篇
教育   935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又称之为乡歌,它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国语诗歌。乡歌作品共有25首,其中《三国遗事》所载14首,《均如传》所载11首。通过对新罗乡歌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新罗国语诗歌的构成形式。《三国遗事》所载14首乡歌作品因其类型的多样性和记录方法的特殊性,在结构层面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时期,很多词人创作了大量以悲秋为主题的词作品。本文,对以悲秋为主题的宋词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阐述了这些"悲秋词"的形成进行探源。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它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中来展现其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北魏的战争环境所导致的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无长兄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新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4.
歌曲是最引人注目、通俗易懂的一种音乐体裁。了解歌曲的本质特征 ,感受词、曲的韵律和演唱的声情 ,从主体和分层中把握歌曲的美感特性 ,是歌曲审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从我国物权法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他物权制度提出了看法,意在明确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归属关系及使用关系,使他物权制度能最大限主地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用。倡导建立我国的他物他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利用新出土的献材料,从引《老》、用《老》的角度,论证古本《子》当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今本《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可以用“两次抄袭”的模型来解释。一方面是《子》在引《老》、用《老》,另一方面《老子》本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因为《子》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7.
歌唱和唱歌不仅存在创新意义上的差异,而且具有内涵和审美价值上的区别。在声乐训练中必须注重音乐感觉的培养,立足于二度创作的艺术要求,实现从“唱歌”到“歌唱”的飞跃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虚静"说.对于"虚静"说学术渊源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虚静"之说始于老子.老子的"虚静"与庄子的"心斋"坐忘"等都是一种泯除了各种知识经验的精神状态,荀子的"虚壹而静"对此有所扬弃,而是一种保留有"一"、有"所臧"的精神状态.而刘勰<神思>中的"虚静",是在"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下、清除了内心世界中各种经验而呈露出来的一种心境莹彻澄明的精神状态.因此,比较而言,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虚静"说,渊源于道家的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9.
刘湘粤 《海外英语》2011,(8):344-345
John Denver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ingers who are fond of country music. His songs have surpassed time and space successfully. Nowadays the style of his songs still influences people of the world, which has a bearing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style of his songs. It is worthwhile to analyse his songs from which people can comprehense his style further and seek out more about the culture and the ideology of Americans since 1970s.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