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略萨文学创作受到福克纳的深刻影响,他们创作的北美与拉美的神话世界相似之处颇多。从反旧制盼新生、缔造众生神话与走出"约克纳帕塌法"三方面窥视福克纳与略萨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试图通过在纪实材料中融合自我指涉的手法去书写历史,因此在传记文学中历史范畴和文学范畴之间的界线消退。巴尔加斯·略萨的“写实性”早已万众瞩目,他在后期创作中频繁涉及传记题材,将历史元素、个人传记和虚构成分于其中交融一体。传记性小说和小说型传记手法是对现实主义文本的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3.
巴尔加斯·略萨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人们重新聚焦拉美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略萨以文学介入生活、介入政治,具有小说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文化身份。他如一只啄食社会腐肉的兀鹫,用文学对抗社会黑暗、腐朽的独裁政治。在对拉美社会权力结构精细的描绘中,他以虚构小说的方式将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对举连通;从而在立体的艺术世界中,扫荡着现实社会生活的荒谬,呼唤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巴尔加斯·略萨“生存意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拉美文学“干预现实与政治”的传统影响。这使巴尔加斯·略萨认识到作家应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加以描绘和谴责,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勇气和希望。因而他自觉地秉承了作家对社会的道义责任,试图引起大家对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次是深层无意识动机的激活。巴尔加斯·略萨和母亲曾被在家中表现如同暴君一般的父亲遗弃。他的弑父欲望一直潜伏在无意识深处。后来他对人民生存的现实不满使一直深藏在心中的弑父情结在无意识中被激活,并有了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释放途径;最后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熏陶。巴尔加斯·略萨对西方各种流派的人本主义耳濡目染。他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找到了个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通过妓院“绿房子”的兴衰史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秘鲁社会长达40年的生活,刻画了印第安人为反对剥削和压迫而进行的反抗。文中的主人公,“绿房子”的创始人安塞尔莫是20世纪的小说中最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他是善与恶的综合化身,同时也是一个反叛人物。“绿房子”的建立就是向社会的宣战。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人物,读者从他的身上不仅感受到了“自我”的失败,而且也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