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137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8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降,现代性遭遇中国。在思潮涌动、文化昂进之时代,乡村文化渐趋成为思想家关注之焦点。洪仁玕重视改造乡村农民文化观念;严复划群己界限,倡言发展国民个体的“德”“智”“体”三方面基本素质;梁漱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乡村建设一新局面,希冀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他们似乎都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颜氏家训》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胎教、早期教育、严慈教育、后天环境教育、道德教育、志向教育和语言教育等方面,科学地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从事现代家庭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颜延之是刘宋元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信奉佛教,佛学著述较多.但由于其作品散佚严重,今人难以获知他的佛学著述,从而忽视了他对佛学的贡献.本文主要依据相关文献著录,稽考梳理了颜延之佛学著述的篇目、真伪以及存世情况.  相似文献   
4.
影山草堂为独山莫友芝童年读书场所,后迁遵义成为藏书室,三迁南京(江宁),成为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友芝借以研治目录学、金石学和文字学,著述等身。其子孙迁往扬州,藏书被逐渐卖尽。  相似文献   
5.
《诗经?小雅?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对于其主题的争论主要存在有美诗和刺诗两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刺诗之说不可取。从诗的内容、创作角度、以及创作形式3个方面入手,证明了此诗应为美诗,并得出《鹿》诗是西周中后期宣王时作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严复与袁世凯关系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严复和袁世凯的关系,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严复和袁世凯交往的二十多年,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坛风云的起伏,严袁之间的友谊和纷争,深刻反映了那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透视出严复的政治追求及其对袁世凯的整体认识。严复倾心袁世凯,既是个人好恶,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7.
诗学理论中的"性情"说,发展到宋代,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北宋的中后期开始,理学思想及方法对于诗歌理论和诗学方法的渗透,儒家传统诗教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内涵,因理学的观念和概念的提出而扩充了.其中首先是对"发乎情志"的界定.此时的"情志",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出于自然的诗人个人情感,而是所谓合乎"天理"的"自然",这样,诗人的自然之情便要受到某种制约,而不是像先前那样,是随意的流泻.这里藏伏下来的因素,日后便成为后代诗学方法中,强调"性情"与"法度"统一的先兆.诗学理论与实践中,所谓的"自然"与"法度",或者"性情"与"法度"的统一,在"理"和"道"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实施,而只能落实到具体的诗歌技巧如"平仄"的运用中去.理学范畴中的矛盾最后导致诗歌创作实践中摹拟措施的产生.严羽及<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观点的形成,都与宋代理学观念与方法有联系,而并非仅仅是"以禅喻诗".甚至可以说,严羽只是对前期深受理学方法影响的唐诗观的一次专业性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与调研了中国现代作家王鲁彦在厦门期间的生活经历,对现有的鲁彦生平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9.
清初教育家李工对颜元的教育思想加以继承和创新,形成颜李学派,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教育思想包括崇尚实利,学以致用的教育观;明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的教育目标;德艺并重、体用兼顾的教育内容;习动和习行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过我们8个多月的查访,初步断定: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师大本),整理者为收藏并校补己卯本的陶洙(心如)先生,师大本上的一些朱笔批语为周绍良先生补录.师大本的整理时间,通过两个参照点(即周汝昌先生1949至1952年间将甲戌本的录副本借给陶洙;另据周绍良先生回忆,陶洙1952或1953年时,将自己整理的庚辰本卖给了现在的中国书店)可以推断为1949至1953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