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英国在进入印度后,推广英语,开办学校,英国殖民政府也有意识地扶植英语教育,这些都对印度英语小说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英文报刊和杂志的发行量日益增多,印度本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阅读并学习西方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到19世纪中叶,印度英语小说家开始登上了印度文坛。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历久弥新的话题。黄伟林的《人:小说的聚焦》在关注"人"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人"纳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中考察,连接起新时期中国不同形态的小说,切入了当前小说研究的核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人:小说的聚焦》挖掘出新时期小说的深层共性,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既有深度又有内容,对当前"浮化"和"泛化"的小说研究是一种反拨,别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在20世纪末期颠覆了传统的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它传人中国以后,也自然对中国的历史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新历史小说就是在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影响之下而形成的,两者在历史观上是一致的。然而,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新历史主义和中国土生土长的新历史小说之间在历史观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文章即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照宋明清三代的中国古典女性阅读,探讨当代女性阅读的特点,主要从当代女性阅读的可能性、意义和内容三个方面展开,指出当代女性在获得阅读权利与能力的同时,更通过阅读确立自我。继而分析当代女性读物,辨析女性阅读的深层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Fiction and Repetition is and will remain a distinguished deconstructionist guide of literary criticism. However, after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I also find some shortcomings in this importan...  相似文献   
6.
《简.爱》属于家庭女教师故事类型,但与夏洛蒂.勃朗特之前的这类小说有所不同,女主人公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她的表达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但它也保留着这类小说中人物沉默寡言的特点,体现出超越与皈依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7.
巴巴拉·汉拉汉(1939--1991)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分三类:自传体小说、幻想或哥特式小说和传记小说。要理解汉拉汉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需要对她的智慧和灵感的源泉、背景和教育以及她对自身才能的信心进行框定。本文探讨了其如下主要成就:艺术及女性情感、艺术和性、艺术家的精神生活、心中的孩子、善与恶的问题、无知与知识及对男女劳动生活的歌颂。  相似文献   
8.
《风月梦》是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点,即对扬州城市风貌的展现、三次画舫冶游的意义以及《风月梦》和当时狭邪笔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井-市民-新市民,这是三个不同时代的产物.新市民诞生在八十年代以来新的历史时期.深刻切中这一时期城市及城市人的变化,便有了"新市民小说"."新市民小说"中的"新市民"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彻底告别传统,空前强烈地追求世俗化生活和拜金主义;二是情爱观念令人诧异的变化."新市民小说"表现了一种对现代城市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表现出了一种"另类"的姿态.他们具有他们应有的存在价值;然而,其中某些消极、遁世乃至自甘堕落应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The paper analyzes best-seller lists in seven major European book markets between April 2008 and March 2009. The paper’s authors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an impact factor for best-selling authors that shows how influential an author is in a given market and across the analyzed markets overall. The paper’s authors discovered that a new generation of European best-selling authors appeared in major book markets of Europe such that those not writing in English have an impact of almost twice that of the English writers.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have discovered that only veteran English or American best-selling authors tend to be published by big media conglomerates; the majority of the European best-selling authors were published by a surprising mix of big and small, independent and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s. It is striking that English as the most popular second language in the world did not play a stronger role as an intermediary languag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books from one European culture to another, as European publishers in major markets still employ editors who read a variety of languages and thus play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how books travel from one culture to 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