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345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251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笔者采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内外优秀选手助跑速度变化而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远助跑各段落速度的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低,起跳前两步速度、速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影响起跳初速度;跳远起跳前一步的速度、速度利用率对提高起跳效果要比起跳前9—10m段的速度、速度利用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了田径运动成绩与运动这间的关系。认为田径运动成绩虽然表现在时间、高度和远度上,但实质是个速度问题。只有获得高的运动速度,才能有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并进一步总结出与成绩关系最为紧密的3种速度,即跑的后蹬速度,起跳速度和器械出手速度。分析了速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创造和保持高速度运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助跑最后第三步和最后第二步速度的变化比较、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的速度变化及其动作结构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第三步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着地瞬间呈加速状态,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较小;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速摄像、录像解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奇投掷步的技术特点:助跑距离较长、助跑速度较快,第二交叉步前后速度损失同投掷成绩呈负相关;第一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第二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损失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幅度同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m决赛运动员的50m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为了防止后半程速度的下降,应延长400m跑的加速时间;8个50m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前3名选手都有较强的匀速跑能力;最快和最慢50m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在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训练水平女子200m跑运动员,两种速度模式200m跑的每25m分段时间、运动成绩、心率等指标进行测试和评定分析,探索女子200m跑最佳的速度分配模式,200m跑的速度变化规律,揭示不同速度结构200m时,运动成绩、心率变化的内部机理。  相似文献   
8.
The current study compared different learners’ static and dynamic mental images of unseen scientific species and processes in relation to their spatial ability. Learners were classified into verbal, visual and schematic. Dynamic images were classified into: appearing/disappearing, linear-movement, and rotation. Two types of scientific entities and their related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astronomical and microscopic. The sample included 79 female students from Grades 9 and 10.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ree instruments were used. The Mental Images by Guided Imagery instru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participants' visualiz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mental images. The Water-Level Task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participants' spatial ability. The 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was used to classify participants into verbal, visual and schematic learners.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schematic learners outperformed verbal and visual learners in their spatial ability. They also outperformed them in their vividness of microscopic images; both micro-static and micro-dynamic images;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appearing/disappearing images.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case of astronomical imag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appearing/disappearing images received the least vividness scores for all three types of learners.  相似文献   
9.
介绍利用相关技术对运动物体速度进行测量的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相关测速实验装置及其软件操作界面的介绍,进一步阐明“软件即仪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应用转动参考系 ,给出了一种求解球坐标系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简捷方法。该方法不仅图像清晰 ,简明直观 ,而且可应用到矢量力学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