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代西方哲学大师和文化巨匠罗素把伦理牢牢建立在现实人性的基础上,认为现实的人性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把任何一种人性事实引向美好的人生。他要求人们对待现实人性的基本态度是尊重、满足和宽容。他倡导的基本伦理观是:人的一切伦理生活都应该有人性参数;应顺应自然人性,积极造就美好的人生;既要防止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好"的东西破坏人们的幸福,又要寻找以往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带给人们幸福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公认为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典范",它对逻辑学、语言学和哲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入手,介绍该理论是如何针对三大著名难题而提出的,并阐述摹状词与专名的意义、联系与区别,最后简评该理论的缺点以及在语言方面和哲学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与“无穷概念、逻辑”相关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分析了“概念、逻辑、悖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比了无穷理论体系中三个组成部分新、旧内容之间的主要区别,即经典无穷观和新无穷观,与“无穷”相关的经典数量体系和新数量体系,与“无穷”相关的数量形式的新、旧处理理论和技术(比如极限论)。进一步分析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家族千百年来悬而未决且不断繁衍壮大的原因,事实证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在对这三个悖论所揭示问题的研究工作中那种“忽视基础理论研究(重形式-轻本体)”的思路一直是错误的。得到明确的结论,现有“概念-逻辑”、无穷理论体系基础的缺陷使人们自古以来一直无法知道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是“三胞胎”悖论,它们生于、养于、受保护于现有知识理论体系,与该体系共存亡,在现有知识体系中不可能单独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悖论;人类2500多年来艰辛却无果的“无穷悖论”史证明了经典无穷理论体系中与“潜无穷-实无穷”相关的各种内容是错误的、必须抛弃;注重“概念-逻辑”的研究,构建、研发以“无穷规律、性质及其载体”为基础的新无穷理论体系及其相关的逻辑体系,是解决这“三胞胎”无穷悖论悬案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弗雷格、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激发,这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以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激发不会影响维氏哲学的独创性,而更加深了对维氏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的历史离不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在众多真理理论中,罗素的真理符合论(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理论。不过,罗素的真理理论在其学术生涯中也经历了几次变化和研究侧重的转变,因此,梳理罗素的真理观有助于厘清其真理理论牵涉的若干问题,有助于从罗素关注的基本问题入手认真思考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探索符合论真理观的不足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In the following essay, I will discuss D.Johnson's argument in her ETHICOMP99 KeynoteSpeech (Johnson 1999) regarding the possiblefuture disappearance of computer ethics as anautonomous discipline, and I will analyze somelikely objections to Johnson's view.In the future,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computer ethics might disappear: (1) therejection of computer ethics as an aspect ofapplied ethics, or (2) the rejection ofcomputer ethics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The first path, it seems to me, would lead tothe death of the entire field of appliedethics, while the second path would lead onlyto the death of computer ethics as a separatesubject. Computer technology is becoming very pervasive,and each scientific field includes somediscipline-specific computing. For the likelyforeseeable future, disciplines such asbioethics and engineering ethics will have todeal with ethical issues involving the role ofcomputers. I will argue that computer ethics inthis sense is unlikely to disappear, even ifcomputer ethics ceases to be considered as aseparate discipline.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ich path will befollowed by computer ethics, I will compareJohnson's argument with ideas of earlierthinkers like N. Wiener (1950) and B. Russell(1932). Although Russell did not specificallyconsider computer technology, he had somegood intui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societies by means of technology.My conclusion will be two-fold: (1) thatapplied ethics will not die, but it may make nosense in the future to talk about computerethics as a separate field; and (2) thatcomputer ethics will not simply become``ordinary ethics', contrary to Johnson's view.  相似文献   
7.
在罗素那里,专名的意义就是其所指。但关于所指的对象是什么,罗素的观点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使得罗素对专名范围的划定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从理论上取消了专名存在的必要性。在这变化的现象背后,是他的亲知原则在起作用。在早期,罗素从亲知原则出发,制定了一个符号成为专名的标准;在中期把“这”和“那”看成真正的专名,以及在后期认为可以用一束性质的名称来代替专名,则是对亲知原则的进一步贯彻。亲知原则始终是罗素意义理论乃至其整个认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1920年罗素应中国学术界的邀请来华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促使中西文化之争升温;其次,给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了新的科学、哲学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新的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发现的经典无穷观和与之相关的经典数量体系中所存在的缺陷,从基础理论学的新思路,分析、揭示了悬而未决的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这三大悖论家族所暴露的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数学基础理论中与“有穷-无穷”概念相关内容的缺陷,并认为,自古以来由于受“重形式-轻本体”这种错误思路的影响,数学与科学哲学基础理论中与“有穷-无穷”概念相关的那部分内容非常薄弱,导致了三大悖论家族的产生与不断繁荣壮大,使人们无法真正认清这三大悖论的本质,从而决定了由它们所揭示的问题在现有科学理论体系中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罗素的婚姻观超越了常人的眼光。他认为。人类婚姻的基础是人的自然本能、性欲冲动和爱的激情;他要求任何婚姻道德都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们应正确对待性道德,充分张扬爱的自由,恰当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当承认婚外情;他对婚姻的基本态度是重本能、轻理性,重自由、轻现实,重情爱、轻责任。他的这些婚姻观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