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据档案奏折,考定绥远新城是经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厦永泰、通智、瞻岱、王山、王常五位官员不懈努力,于乾隆二年二月初七日正式动工,历872天修筑,乾隆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竣工。这些奏折基本勾勒出绥远城修筑的大致经过。  相似文献   
2.
绥远地区汉族妇女的放足滥觞于清末。经过官府和一些官绅多年的大力提倡与劝禁。到民国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通过对放足过程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到,缠足与放足的冲突是曲折复杂的。这充分印证了妇女从缠足到天足的进程是渐变的。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学校在绥远地区的兴起和扩张,并非是一种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西方势力试图以基督教文化征服、改造绥远的历史产物。然其作为西方近代社会的教育模式,传播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不仅造就出大量基督教信徒,也培养出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新型知识分子,因而它在绥远地区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1924年蒙籍党员吉雅泰等人奉北京党务执行部命令,来绥远地区展开党务工作,绥远地区始有正式的党务活动1。笔者主要考察自国民党一大至奉系军阀退出绥远期间,绥远地区的国民党党务活动状况。主要分为3个阶段来分析,即国共合作阶段的秘密活动时期,清党运动后的公开活动时期,奉军入驻绥远后的低潮时期。在理清其党务活动脉络的同时,试图去探求隐藏其中的时代特性及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5.
1926—1929年,绥远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绥远地方政府组建了救灾机构。制定了救灾的规章制度;采取了调查灾情,报告、宣传灾情,筹集款、物。发放籽种,施粥、平粜、工赈,设收容所。剿灭土匪,防疫,防灾等种种措施;部分地履行了政府的职能。但是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等原因。政府更多的注意力在如何筹集军费。如何调运军队,而在筹集赈灾款项,剿灭土匪和调运赈灾物资方面。力不从心,导致土匪猖獗、赈款赈物杯水车薪。不敷分配。大部分灾民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救助。卖儿鬻女,流离失所。酿成一幅悲惨景象。  相似文献   
6.
清人诗话包括众多专书和零星论诗之语,有不少问题需要考察。笔者在平日阅读之际,写有若干札记,或订正错误,或补充说明,又或借以探讨诗人的生平事迹如生卒年之类。现将其厘为一束,提供给有关专家和读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园食单》是清代论述美食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烹饪理论的"须知单"和"戒单",还较全面地记录了清代各地特色名菜、名点326种。袁枚不仅简单地叙述具体菜点的制作方法,而且每道菜点都进行品鉴,其中也包含着独特的美食思想。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绥远烟毒泛滥,无论从种植面积、吸食民众还是运销规模都达到相当程度。省政府当局出于财政等问题考虑,无意坚决禁烟。这种情况给绥远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此外,绥远地区烟毒泛滥的原因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绥远地区取缔一贯道的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1年,绥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取缔一贯道的斗争。经过3个月的奋战,彻底摧毁了这一反动组织,严惩了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反动道首,挽救了大批受骗道徒。取缔一贯道斗争的胜利,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绥远地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边疆教育政策在绥境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边疆教育作为民国政府的一项大政方略。是于1935年出台的。绥境的边教大致随之得以实施和发展,其发展曾经历了着手筹设、恢复实施、积极推进三个阶段,绥境蒙旗教育由是而获得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扩展和进步。然而。绥境边教实施基本上是在战争环境中运作的。这就使其发展势必受到战争进程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