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00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的杂文作品的阅读、分析、研究,探讨他的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艺术性,进而使我们加深认识这位特殊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我国现代文学及文学评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由于诸多因素,造成陶渊明生平资料的严重缺乏,所以历代陶渊明研究者对陶渊明生年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汇总自陶渊明所处的南朝宋代颜延之至当代学人的大量相关论述并进行梳理,笔者把它们分成传统和创新两类,并对创新意见进行研读划分,希望能对人们进一步揭示陶渊明的生年之谜。  相似文献   
3.
李娜 《图书与情报》2008,(2):134-136
甘肃省图书馆珍藏的韩军一先生手抄本《甘肃洮砚志》,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洮砚的专著,该书内容详实,史料丰富,考究精审,论述客观,对宣传介绍和研究洮砚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在21世纪的价值,离不开西学的参照。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准备了条件。中国哲学本有的开放性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应当在认真总结自身短长的基础上,将西方的现代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自觉结合起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结构模型和变常互动互补的生存机制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价值。经过与现代性,后现代的相互折衷,必将能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显著特色。老子思想中“自然无为”命题并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结合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纯真的人生旨趣等若干问题,揭示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与胡适的分歧贯穿了五四之后的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大事。二人之间的最初教育分歧不在教育观点本身,而是“教育界分歧”,始于1926年“庚款风波”;其次是30年代的政治9牾,基于两种基本爱国观的难于兼容,但非以政见分歧为主要内容;其三,双方主要的、根本的分歧是30年代形成的关于基本价值观——五四价值观的分歧。陶推崇一二九“大众”运动,反思并批判五四“小众”运动;由此出发,陶形成了自己的大众教育观,及总的大众价值体系,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及胡在其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反映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关于师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宝贵思想和观点,至今对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诗》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非常深厚的家庭情结,在诗歌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儿女的顽皮情状,以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怜爱之情。这一类题材诗歌的出现正是因为受到了魏晋时期重情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性文学史中有一种特有的现象:娼妓文学。薛涛和温琬则分别是唐、宋两代娼妓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她们二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诗歌创作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以期深入到娼妓诗人丰富而又活跃的内心世界,了解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心情,她们的灵魂私语。  相似文献   
10.
蒲日材 《天中学刊》2007,22(3):55-57,62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宁稼雨教授认为主要是陶氏家族在东晋没有取得世家大族的地位和声望所致。王建国博士商榷说一是与《世说新语》的收录旨趣有关,二是陶渊明那时的地位和影响远非我们现在所想象的那么重要。细较二人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陶渊明不是清谈之士,其次还有家世衰微破落、文风平淡等,在当时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和足够的声誉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