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舒宪教授的《熊图腾》一书,重构了一个失落已久的熊神崇拜的传统,在人类文化的广阔背景上探讨了熊图腾文化的普遍性,说明了人类文明对于农业社会之前的狩猎生活及信仰的遗忘。启示我们要跳出汉文本的主流定势和制约,从文学、历史和神话的多重角度反思农耕与文明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是学术界经常谈及的话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泛图腾论”,把考古发现的远古时期祭祀礼器或日用器物上面刻画的鱼、鸟、花卉等图案都视为图腾;二是“图腾否定论”,以张光直先生为代表,认为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不能证明中国远古时期存在图腾崇拜。本文依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调查,证明远古时期海岱地区的确存在鸟图腾崇拜,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证明的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海岱地区的鸟图腾崇拜催生了中国文字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腾文化,介绍了图腾文化的源流,论述了图腾在服饰上的物态化体现及常见的物态化手段,分析了服饰图腾的缤纷化特征,以及在不同民族和相同民族的不同支系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并以动物图腾中常见的老虎、公牛、神鹰、犬、蛇和青蛙为例,归纳了常见共用图腾纹样及其共有民族,总结出服饰图腾纹样的广谱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一般认为岭南石狗文化圈的石狗崇拜近源是外来的瑶畲檠瓠,远源是土著的百越图腾。根据文献和民族语言的资料,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既是百越神灵崇拜的遗存,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散花歌》是丧葬仪典歌。其中的唱花文原是丧葬仪典。花文表征花谢人死,逝水东流:给亡者指路的花文;奉劝活者善待长辈;歌唱“花”的子孙代代薪火相传。《散花歌》一则告慰死者,老“花”虽“散”,新“花”百世其昌;二则,可冲淡丧事的悲凉,让生者活得更好。因此,散花是哀悼逝者,为撒手尘寰者祝福安魂、送行道别的,属于庄重肃穆的仪式歌。《散花歌》之所以成为安魂之歌,是因为我们国家叫“中华”,国人自称“华人”,中华图腾柱叫“华表”。这些“华”就是远古图腾的“花”。散花演绎华人的民间宗教:人活着是一朵小花,死后回归花山圣母。  相似文献   
6.
图腾文化源远流长。本文研究探讨了闽北独特地方文化现象——樟湖坂蛇文化。并对蛇文化进行了剖析,揭示蛇文化对闽北地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图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夕佳山民居图案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本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民居图案的精神内涵、图案的产生、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说《狼图腾》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文化认同理念。  相似文献   
9.
翻译普遍性只是一种总体性的、非刚性的规范,而非绝对化的翻译标准。《狼图腾》的英文译者凭借母语为译入语这一优势,在熟练掌握原语的基础上运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及技巧,违背这种了趋势,呈现出创作感十足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0.
称谓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汉语拟亲属称谓纷繁复杂,而英语中虽然也有拟亲属称谓,但并不多见,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以<狼图腾>中"孩子"和"阿爸"两个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提出在不同语境下根据人物不同的情感,对同一拟亲属称谓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方法来传达拟亲属称谓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