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全域旅游是众多旅游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威海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做出了表率。秦皇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借鉴威海的先进经验,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出科学合理实践性强的旅游业转型升级策略。如:旅行社转型为旅行服务社,餐饮住宿完善升级,将博物馆打造成研学休闲的景点,重视夜游体验增加演艺健身活动,文旅农商融合热销地方特产,大力推动文化遗产活化等。  相似文献   
2.
对PLC控制系统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从PLC的安装,电源,系统输入、输出电路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抗干扰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怡  邢仔芹 《新闻界》2007,(6):57-58
本文对《威海日报》韩文专刊的概况进行了总体介绍和简要的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4.
烟威富裕乡镇居民体育人口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烟台、威海(以下简称“烟威”)富裕乡镇(县级以下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居住的乡镇)居民近年来体育人口基本状况的调查,对其体育人口数量、活动时间、对体育信息的知晓程度、参与项目内容、体育消费水准及投入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可信的样本和数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威海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风格的形成、景观环境的特色为“半城山水半城湖”的惠州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威海市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威海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威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威海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客源优势以及城市建设及社会环境建设优势,但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滞后、科技扶持力度低和生态意识不强又是其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建议威海市实行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评估环境影响和环境承载力、建立有效管理模式、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普及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威海市黑松海防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中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威海市黑松海防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和价值进行了评估。威海市100079.6hm2黑松海防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21.81×107元·a-1。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所占比例最大,为45%;固碳、释氧和固土所占比例分别为24%、13%和10%;保肥、涵养水源、净化大气和森林保护功能价值所占比例都低于5%。由于资料不足或评估方法局限,导致净化大气和森林保护功能价值有所低估。  相似文献   
8.
威海市古籍庋藏宏富,市图书馆及文登、荣成、乳山图书馆均有大量收藏。尤以文登为最,以《守皖谳词》和《巡漳谳词》为代表的69种古籍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8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丰厚的藏书源于当地悠久的人文传统,威海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刘必绍、董祚远、于琏、于熙学、于颐发、毕以绣、孙福海、孙葆田等著名藏书家。如今,《威海市古籍联合目录》完成,为研究利用威海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威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海作为一座海滨城市 ,旅游业成为该城市的一项重要产业。威海旅游业有其特色优势 ,同时也存在劣势。因而要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理念 ,提升旅游城市形象 ,把威海建成一个品牌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驱动下的威海市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文臣  王卷乐  贾香云  李福印 《资源科学》2008,30(12):1860-1865
威海市区自20世纪1980s~2000年,特别是1987年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以后,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大量增加,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利用遥感解译成果,图示出威海市区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的空间位置和范围,计算出威海市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3个反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威海市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和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1980s~2000年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面积最大,达3 600hm2,多发生在80年代城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其次为耕地转化为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17hm2;1980s~1995年,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面积为2 999.77hm2,远远大于其他转化类型;1995年~2000年,其他建设用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最大为633.72hm2;1980s~1995年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显著减少,城镇用地面积增长剧烈,增长率达168.92%,其他建设用地也有大量增长;1995年~2000年,其他建设用地、水域和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显著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而林地、城镇用地和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增长;1980s~1995年耕地的减少速率最大为-1.48%,而城镇用地的增长速率最快,达16.89%;1995年~2000年,耕地持续减少,但减少速率明显放慢,而林地的增长速率最快,达2.85%,城镇用地继续增长,但增速显著减弱,农村居民点用地由前期的增长变为减少。在近15年里,城镇化是威海市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