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棚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从初始作为民居形式的一种到婚丧、祭祀、节日时的宴棚,再到青棚里吟唱的青棚调,青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习俗符码,青棚文化也由此泛起。  相似文献   
2.
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海明威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所爱男性的依附和牺牲,反映了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父权观念。  相似文献   
3.
节奏乐器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它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宗教祭祀活动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打击乐器在历史上祭祀活动的探究,得出这一乐器类群发展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赌窟里的花魂》是中国作家徐行的一部小说,虽鲜为人知,在情节构架和人物设置等方面和法国小伸马的《茶花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在塑造女主角形象时。都有意无意地投射了相似的男性中心意识,从而使女主人公在他们的男权话语中,充当了被牺牲者和被救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豆鼓是与新石器时代祭祀礼器“豆”的形状相仿的一种陶鼓。“跳岭头”以豆鼓为主要打击乐器,主要流传于桂西南壮、汉族杂居的钦州、灵山、浦北等地。“跳岭头”的“傩”要素主要有傩豆、傩舞、傩锣、傩面具、傩格等。“跳岭头”的基本程式是设傩坛、开傩坛、跳日午、捉傩妖。“跳岭头”的主要特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豆鼓为伴奏乐器,跳与唱分开,在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杂耍和武术同时;叙事完整,唱词诙谐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等。  相似文献   
7.
论善恶原则     
无私利他是最高且偶尔善原则 ,它只应该且只可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 ;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时 ,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而不会损人利己。为己利他是基本且恒久善原则 ,它应该且能够指导每个人的恒久行为 ;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一致的情况下 ,能够为己利他而不致损人利己。单纯利已是最低且偶尔善原则 ,它也应该且只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 ;其作用在于使每个人在与社会和他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行为领域 ,能够单纯利己而不致纯粹害己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具有人与自然、社会矛盾斗争的突出特点,彰显了自然界的强大和恐怖,以及先人的苦难生活和悲剧命运,借此昭示先祖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具有悲剧意识。晋城古代神话传说众多,具有英雄特质的女娲神话、神农传说,以及具有地域特点的有凤来栖、桑林祷雨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祭祀已成为全球的传统文化形式。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自明朝修建以来,也成为历代祭拜者虔诚祭祀的神圣场所。千百年来由此而形成的武当山祭祀文化内容丰富,其中的祭祀礼仪、节日、香火、祭品、服饰等文化都有其突出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了研究。认为:侠义精神与文人思想感情的高度一致性,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的侠义行为和为国为民的侠义信条;由于近代国家内忧外患和革命需要,仁人志士将侠义精神作为救国救民之道,侠义精神也由此迎来了发扬光大的暖春。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特质,促进当代体育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