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长的失落--关注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入学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与方法都不同了,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渐使他们原有的习惯、心理结构与心理定势被打破,这时他们在心理上还残留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如此种种心理反应,都必须有一个适应期,期间他们感觉很突出的是成长过程的失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进入城市会面临某些心理不适问题,具体表现在居住变化、经济压力、就业不足与保障不力等导致的心理不安、焦虑与抵触失衡心理,以及社会交往产生的封闭自卑心理、城市认同感欠缺与市民意识缺失等。心理不适问题的产生既与城市体制性因素以及城市居民的偏见与歧视有关,也与失地农民自身人力资本不足、农村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有关。应该从物质层面做好就业与保障工作、从社会文化层面扭转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以及从个体心理层面构建心理调适机制来实现失地农民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4.
疏导护理预防和减轻高校新生广化休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高校新生产生文化休克现象的原因及其类型,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疏导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轻高校新生的文化休克症状,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跨文化适应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完全学分制这种新兴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完全学分制下学习的特点,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及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学生在该模式下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适应问题。完全学分制促使了学生自主、灵活地学习,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学的支持。因此在完全学分制下,唯有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校的教学适应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篇小说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历史关系几历浮沉.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热”引发的电影改编曾经创造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辉煌.随着90年代以来小说世俗影响力的滑坡和中国电影商业性因素的增强,在散文热和长篇小说热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执著于反思和先锋探索的中篇小说逐渐从文学的浪峰滑落.第五代导演的中篇小说情结逐渐淡化,而第六代导演反求诸己的自传情绪的表达又使得他们与当代小说保持了某种自觉的疏离;另一方面,小说家和电影之间的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共生共长,文学性、商业性、电影性三者的关系在中篇小说创作的困境与希望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模式、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在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适应不良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文章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症的形成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新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0后"大学生初入校门,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难免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现象,如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心理的不适应和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由自我认知偏差、角色转换、性格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如何解决适应期的心理困惑,帮助新生顺利渡过适应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融入到大学生活中,需要新生个体、辅导员、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情绪智力、自我认同与社会适应问卷对215名高中生和大一学生进行测试,探讨高中生情绪智力、自我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中女生在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上明显高于男生,尤其在情绪智力的人际成分和适应性成分上女生表现更好;(2)情绪智力与自我认同、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是社会适应的显著预期因素;(3)自我认同在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母体文化环境并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频繁,经常面临着因文化差异而带来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和考验,同时也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现状与校园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