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采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瑞敏  张国青 《海外英语》2011,(10):361-362
从人称照应粘连中影响汉语零形回指(zeroanaphora)的三要素——语义因素、合作原则因素和语体因素出发,论析查尔斯·狄更斯《圣诞颂歌》英文版与汉译版的比照,谈零形回指问题,指出"回指"的使用规律,对回指方式给予细致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东西"由短语词化而来。"东"、"西"的"坐标"引领作用是"东西"词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常用"东西"之来源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方位名词"东"、"西"句法功能因句法结构"东西X"中"X"的省略而造成的由指称向指代的转变上。转喻机制是促使"东西"词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零形回指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英美留学生叙事语篇偏误材料,将偏误类型归为:零形回指不足和零形回指过度两大类,同一话题链中零形回指不足、小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连接的偏误、人称作定语多余的偏误、话题转移、小句间语义变化五小类。并进一步分析零形回指偏误产生的原因,应当包括汉语零形回指分布复杂、英语母语负迁移、教材编写方面的影响和泛化学习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杰 《快乐阅读》2011,(26):49-5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ominal indirect anaphora to unveil the essence of nominal indirect anaphora and disclose the magic power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side it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us we can apply the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English learners.  相似文献   
6.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ronouns are used with great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numerous usages of pronoun anaphor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summarized with the comparison of pronoun an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相似文献   
7.
黄利华 《科教文汇》2012,(25):88-89
说话人选择名词性回指形式受具体语境因素的制约。说话人所处的角色、说话人的感情态度、所指对象的身份地位、交际场合、时代文化背景、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等语境因素对名词性回指的选择都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指代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大量出现在篇章或对话中。指代词的使用可以使篇章的表述不显累赘,简明清晰。人称代词指代的消解是学习者处理文本信息的一大难题。从篇章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探讨在篇章教学中如何实现人称代词指代的消解。人称代词本身所含信息十分有限,学习者在解读篇章时,在特定的语境里需要借助于句法的提示、字面的语义信息、语用知识等因素来准确解读其义。  相似文献   
9.
人称代词是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中较为特殊的词类,其特点在于:人称代词没有实体意义,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指称对象,它的具体指称总是寄寓在言语行为进行的具体语境中或连贯性话语之中,它在言语中的作用是指示功能和照应功能,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行使指示功能,而第三人称则主要行使内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Levinson对指示词语不同用法的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对指示和照应的用法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指示和照应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分处两端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体,不同的指示语按照它们的不同用法分布在这个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在指示语的释义过程中,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相反,它们是相互作用并呈现为一种互补关系的。语用照应的制约性是通过语用关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