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7759篇
科学研究   69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38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759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图是小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将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本次研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概念图的习惯,以期获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数学方法的角度 ,通过若干实例的分析 ,阐明了“数学构造性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谈话法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主流方法。这种谈话法大多由教师提出问题展开,以师生间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具有启发式的,开放式的,需要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回答的问题并不多。师生间是单向交流,学生缺少提出问题的机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必须贯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综合考察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百年发展历程.研究认为:1)近代学校武术是在古代学校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教育需要是分不开的;2)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首先是来自于"土洋之争","尚武精神"在学校得到捍卫,但是武术教学情况发展很不平衡,武术师资经历了聘请到培养的过程;3)现代学校武术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体育院校武术教育不断扩展,各地武术馆校层出不穷;4)近现代学校武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学校武术得到了新发展;学校武术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作保障;学校武术水平的提高是以师资力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 ,从开设数学试验课程的必要性出发 ,阐述了对数学试验课程建设的认识 ,以及开设数学试验课程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学认识论的进步日益显示出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的本质。现代性视域下的主体性观念有其自身的缺陷。数学知识观的演变赋予认识论许多新的意义。数学用无可辩驳的真理对人的终极性主体地位给予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为指导,探讨在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发散思维,该怎样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由于古人对应用写作始终缺乏宏观的理论认识,在文章价值追求上“尚用”的观念与“美文”的传统的并存,以及哲学文化传统和古代文章对应用文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的影响制约力,中国古代应用文因而有其明显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评价建立了数学模型,它能定量显示出学生心理负荷能力的量值,因此,评价结果置信度高,可在体育教学评估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具有自觉性、多样性、情趣性及互补性等特征。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注意从其政治环境、地域、藏书类型、社会功能等方面予以研究 ,从文化视角去探索其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