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1749篇
科学研究   78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80篇
综合类   15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兰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3):51-57
[目的/意义] 对比分析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为图书馆选择与应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提供参考方案。[方法/过程] 通过模型文本的研究,介绍各模型的结构。采用比较分析法从评价维度(功能域)的设置、模型的组织体系、评价标准与规则、可操作性、公开度等5个方面对7个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评析。[结果/结论] 每个模型具有其特色功能。CMMI、DMM、DCAM和中国DCMM的评价维度较为全面,中国DCMM即中国-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且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值得借鉴。研究数据管理的能力成熟度模型(雪城大学秦健教授团队)和研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澳大利亚ANDS)考虑图书馆数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首选模型。基于各模型的对比与评析结果,形成3种适应不同情境的图书馆选择与应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提升公民健康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健康数据协同治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信息科学角度达成这一要求,治理体系需要以国家战略为宏观指导,全方位服务于公民健康水平提升的总体目标。[方法/过程] 通过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本精神的领会,在分析了各治理主体对健康信息治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健康数据协同治理体系,并针对关键环节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协调各层级、各部门与各利益主体的健康数据治理体系构建与保障,有助于在推动国家健康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健康数据的社会价值,拓展健康信息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3.
教育分权是各国对公共教育进行体制重构而“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权是解决公共教育的“良方”,可以“抄用”并具有普适性。由于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教育分权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所显示出的极大差异性,不论是教育分权的缘由,还是教育分权的内容和效果。这些都会对正在进行教育分权或准备进行的国家,尤其是教育决策层以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公共服务应用的深入,政府管理者越来越关心哪些因素对电子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影响、影响规律如何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有效地提高电子公共服务水平等.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电子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地方政府电子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方面.然后采用问卷调查获取了我国地方政府电子公共服务水平的数据,结合政府行政环境数据,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电子公共服务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与分析.进一步,文章深入讨论了环境影响因素对电子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为政府部门进行电子公共服务建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权利研究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斌 《图书馆建设》2006,(3):29-31,34
鉴于图书馆权利研究的现状和重要性,本文从法学、管理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入手分析图书馆权利的主体,探讨可能的实现途径,并提出立体多维的图书馆权利研究路径框架。  相似文献   
6.
公共治理视野下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真  赵红 《图书馆学研究》2006,(11):39-41,96
经费短缺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政府拨款是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图书馆是公共物品,公众的事务公众办。争取政府较多的投入要靠公众对图书馆治理的参与。解决公共图书馆经费问题要实现从行政依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向公众参与的“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型。通过图书馆立法、健全图书馆行业组织、公众参与图书馆治理等几方面努力,改善图书馆的法治环境,解决图书馆财政困难,实现公众参与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的实现总体水平偏低,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权利意识、权利能力、责任感以及高校关于权利实现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水平不高。要促进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利的实现,须以高校教师权责意识整合与培养为逻辑起点,以提高教师的权利能力为基本条件,以"学术本位"、"民主协商"的组织文化建设为方向和根本,以治理主体权利配置与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中引入知识治理理论,使得复杂的服务质量优化问题获得更本质的理解和更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知识治理理论为支撑,对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进行分析与探讨,设计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借鉴和探析知识治理机制,构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优化机制,主要包括优化的环境、优化的目标、优化内部动能(治理机制)、优化外部动力和优化过程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would posit that because human society needs journalism, we will find ways to support this communications practice. Yet such a perspective, however consoling, assumes a teleology that is far from guaranteed. What will happen is far from easy to predict; nevertheless, this paper pinpoints several key issues that impact on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It also advances some general propositions and a broad periodisation around UNESCO’s historical role in relation to these issues. The analysis give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tters, the safety of journalists and internet governance. Each of these dimensions entails existential threats to journalism, but some opportunities are also noted. Four paradoxes are also identified, with tensions that may lead to change in one direction or another.  相似文献   
10.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led to an inevitable surge in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due to the social distancing norms and nationwide lockdowns.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had to adjust to new ways of work and life. We explore possible scenarios of the digital surge and the research issues that arise.An increase in digitalization is leading firm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shift to work-from-home (WFH).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become important and will entail research on design and regulations. Gig workers and the gig economy is likely to increase in scale, raising questions of work allocation, collaboration, motivation, and aspects of work overload and presenteeism. Workplace monitoring and technostress issues will become prominent with an increase in digital presence. Online fraud is likely to grow, along with research on managing security. The regulation of the internet, a key resource, will be crucial post-pandemic.Research may address the consequences and causes of the digital divide. Further, the issues of net neutrality and zero-rating plans will merit scrutiny. A key research issue will also be the impact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et shutdowns, frequently resorted to by countries. Digital money, too, assumes importance in crisis situations and research will address their adoption, consequences, and mode. Aspects of surveillance and privacy gain importance with increased digital us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