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菊酯类杀虫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菊酯类杀虫剂开发的进展,讨论了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探讨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我国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两宋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促成了节序词的繁荣,其中重阳词就是最重要的节序词之一。重阳词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菊花意象,这些菊花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一瓣菊香,向我们展示着两宋社会丰富的民俗心理、民俗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FAAS法测定不同产地菊花中金属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四种不同产地菊花中的Fe、Mn、Zn、Ca、Mg、Cu、Ni的含量;探讨了微波消解预处理的条件,优化了FAAS测定参数,七种金属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07-0.9999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2%-103.5%之间,RSD(n=4)在2.2%-4.9%之间。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测定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的菊花中金属元素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滇中地区多头菊的栽培方法,并对管理过程中扦插,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结合本地总结出一些新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对产于皖南黄山山脉的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6.2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为0.28%。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黄山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对九月菊插条进行处理,测定了它们的生根效果,结果表明:在萘乙酸的三个浓度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对插奈生根的影响作用不同,整体表现为中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且浓度为15mg?kg的促生根效果最好。就根数、根长、鲜重、干重而言,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5.73%、12.44%、36.8%、14.8%,为九月菊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通过《菊花》一文,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展示了自然和女性的认同性;同时,通过男主人公亨利和赶车补锅人对菊花和伊莉莎的态度,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9.
唐诗中"菊"的意象指称及其生成探微(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代用菊诗歌的解读,梳理出了唐代诗歌中有关菊的意象的种类、形成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山贡菊挥发油的抑菌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山贡菊不同部位(根茎、花、叶)的挥发油,以4种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2种真菌(酿酒酵母、突变木霉)作为供试菌种,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了黄山贡菊挥发油的抑菌性能。实验表明贡菊的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4种细菌的抑制更加明显。从贡菊不同部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