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刑法第10条对外国刑事判决消极承认的规定,一则不符合国家主权权利部分让渡的当代国际法发展趋势;二则不利于充分保障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三则与我国即将批准的人权公约内容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实践相矛盾;四则造成了累犯司法认定上不必要的争论与困惑;五则未能迎合对外国刑事判决效力由完全否认至消极承认再至积极承认的世界立法潮流。应修改刑法第10条,有条件地积极承认外国刑事判决。  相似文献   
2.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