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风险投资中的合约相比于一般合约不完全性更加严重,因此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就极为重要,它决定了事后租金的分配,从而影响到合约双方事前的投资决策。本文将人力资本引入风险投资契约治理的分析框架中,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专有性及其引致的双边道德风险角度来解释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之间的控制权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代表作《印度之行》中"东西融合,天下一家"的主题以英国人与印度人交友为载体,透过交友的最终失败折射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实现文化融合的艰难。文章通过事物的客观排他性和认识的主观多元性等多个角度,从宗教、文化以及政治背景等方面论述了当时阻碍"东西融合"的诸项因素,并指出教育是"东西融合"得以实现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3.
传媒产品因为价格机制的非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关性而存在外在性.消费权的排他性失效是传媒产品消费活动的外在性的深层次原因.只有通过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界定传播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才能消除外在性,使传媒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现有效配置.发展广告产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重建和强化传媒产品消费的排他性,促进传媒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排他主义与“陌生人”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熟人道德"、道德"亲密圈"等提法,真实表达了我国传统伦理生活中的排他主义倾向。所谓道德排他主义,就是在伦理生活中优先考虑自己、家人和朋友,对他人尤其是匿名的陌生人表现出怀疑、拒斥或极度的不信任,其中蕴含着"道德中的不道德"之内在悖论。建构社会整体的信用体系,需要调整个体道德心理结构,以积极的心态认同和接纳陌生人,以刚性的法律和制度约束陌生人间的关系。这是超越和提升圈子型道德思维,克服道德排他主义悖论,创建以相互尊重和平等为基础的陌生人伦理,提升人类伦理生活品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说认为罗马法的物权(所有权)具有绝对性的特征,但实际上罗马法的物权(所有权)的所谓绝对性仅仅是权利的基本属性一排他性的一种体现而已。通说所认为的罗马法物权(所有权)的绝对性是中世纪注释法学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罗马法所做的有目的曲解而已。罗马法对所有权做了广泛的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表明罗马法的物权(所有权)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