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14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学科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隐性因素及其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隐性因素的作用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隐性因素的概念、分类、理论依据及其作用等问题,并从实践的角度证实了隐性因素的存在及其发挥作用的双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成因,并寻求教改策略,是当前摆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困境有日趋增多的趋势。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只有采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对策,才能使中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氏静电感应起电机是高校及中学物理静电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实验中常受诸多因素影响不能起电。本文阐明韦氏静电感应起电机的原理,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置不高的计算机资源,硬件安装有声卡和具有语音功能的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技术,就可以在局域网出现故障时实现电话自动报警。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应充分关注高校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以此来全面优化高校德育过程,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对学生的隐性心理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隐性心理伤害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不当管理行为给学生造成的精神性伤害。主要是由侮辱性语言、公开揭露“隐私”、张榜公布成绩、动辄发出禁止令、不公平对待、变相体罚、处处怀疑学生等教师的不良言行导致的。它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正常的师生关系,而且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它的发生与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素养低下、教育艺术缺乏等因素有关。因此,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教师素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是预防学生隐性心理伤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的诗学著作虽然缺乏一个明晰的、逻辑的本文作为载体,但却并非无体系可言,从其诗学著作的内在联系中可以发现其诗学体系的潜在.王船山诗学对诗歌的重要问题是从哲学的高度作出理论阐发,以及不囿于儒家见地论诗.是其思维优势所在.王船山对某些名家名篇的谴责有失偏颇,是他在诗歌批评上的明显失误.究其原因,主要基于船山以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及“晋宋风流”的诗艺理想为衡量标尺所致.  相似文献   
9.
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教育部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在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种种缺陷,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实施至今其实际效果离它的预期目的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呼吁尽快启动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从而为正确处理学校事故,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此基础上重点阐发对校园安全立法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University ranking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ternationally, and in the UK include a sustainability ‘Green League’.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about experiences of studying in ‘sustainable universities’. We report an empirical study at five universities in varied positions in the Green League, exploring students’ energy literacy,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institution’s energy-saving efforts. Although the link to energy literacy is not clea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t universities placed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league. In addition, students at higher ranked universities are more positive about their university’s energy-saving efforts, suggesting that these institutions may exhibit more overt manifestations of sustainability. This is important since students report being more likely to choose energy-conservation behaviours if there is visible representation of energy use. The study is the first to attempt a comparis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a sustainability ran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