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n-李代数次理想的概念,证明幂零n-李代数的子代数都是次理想;n-李代数的次理想与其导代数相等时必为理想;n-李代数L的每个子代数都是次理想时,n-必可解等重要结果.从而给出了n-李代数的可解性与幂零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把科举制放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是以伦理主义为价值取向,而科举制的实际运作过程却是以智识主义为价值取向,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而且也不可能转纪为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3.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关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是引导他取得一系列科学成就的指导思想,并已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科学的进步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篇分析虽然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却为外语教学尤其是阅读理解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理论,对读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增强尤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衔接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分类,并对该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探求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寻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格蕴涵代数不等式的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格蕴涵代数中研究两类格蕴涵代数不等式,分别讨论了两类不等式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格蕴涵代数不等式的具体解集并证明其解集分别是L的一个凸子格和子格.  相似文献   
7.
心理问题是当今大学生包括我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综合我校高职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形势,不难看出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技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寻找到心理干预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技能习得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有界关联BCK-代数与Boole代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证明了有界关联BCK一代数与Boole代数是相互等价的代数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龙对于《金瓶梅》的主旨有着独到的认识。在考虑《金瓶梅》是否是淫书时,其把思考的重心放在读者身上,认为读者的素质是理解《金瓶梅》是否是淫书的关键;他还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思考《金瓶梅》的“四贪”问题,认为深层次的快乐来源于心灵的自足而非欲望的满足。另外,他还指出《金瓶梅》是有慨于世事之作。  相似文献   
10.
杜芹香  赵俊 《科技通报》1997,13(1):44-47
针对文献[1]中的模代数系统对多值逻辑的适应性定理,指出了多项式模代数系统对于基数为素数幂值逻辑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