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095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235篇
综合类   99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终身体育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社会物质环境为终身体育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的人环境为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动力。经过分析认为,进行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剑桥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剑桥大学有一套包括目标、组织机构、计划、内外程序等在内的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等显著特征。剑桥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符合国际标准,其创立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适合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剑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运动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 人数不到60%,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不近人意,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和球类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学校应多为研究生 提供这方面的教学和活动场所,而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则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4.
少儿阶段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应引导少儿体育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少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营造积极氛围,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运动处方的视角,阐述其在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中的独到作用,从而更好地践行终身体育这一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全民健身的现代理念。飞行基础院校培养的学员是飞行学员,从这一特殊职业角度阐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培养高素质的飞行员队伍,延长飞行员的飞行年限,促进空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健身打下基础,尝试用俱乐部制体育课取代高校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是高校的必修课。与过去的专项班相比,它有选课自由,择师自主;寓教于趣,相得益彰;教学形式有分有合,课内外一体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东方人说:"健康是个宝,一时离不了。"西方人说:"健康是第一,财富、权势地位、爱情等是后面的无限的远景。"所以说,健康是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个人珍宝,只有靠自己长期不懈的锻炼。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终身体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同时阐明了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宁颂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16-417,419
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然而,就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而言,许多高校依然停留在“增强体质、培养‘三基’”的基础上。观念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是我们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