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midst global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opt strategies that mimic and adapt business practices. Branding is now a widespread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multimodal advertisement is a manifestation of emerging branding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ies. While the visibility of brands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in recent years, its empirical study has lagged.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findings from a study that employed social semiotic and multimodal analysis to explore text and visual rhetoric as br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publicly displayed university advertisements. After analyzing photographs representing advertising campaigns from 16 different universities displayed in an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 suggest that universities construct their brand identity through messages that emphasize multiple choices and convenience, but construct success primarily according to corporate standards and values.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改造。“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文章探讨了互文性和模因的关系,指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以加深对广告语篇中模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明代"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版本有"高石山房本"和"富春堂本",在刊刻时间上,它们均早于世德堂本《西游记》。世德堂本《西游记》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之间在故事主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着互文现象。这种若离若合、或明或暗的互文性表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吸纳了当时"西游"故事最新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多地受到了世德堂本《西游记》前文本的影响。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向世德堂本《西游记》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稚拙、简单、趋同的互文现象表明,"西游"故事与"目连戏"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地演绎,特别是因同台连缀演出,使两者神奇般地形成了相互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explores ways in which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form networks of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eaders and classroom teachers. In this exploration, reading is seen to involve making connections within and beyond the text at hand. These connections, evoked differently across readers, shape readers' interpretations of text. Many possible meanings may arise from just one text, reinforcing the idea that no single correct meaning resides in a tex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ools for exploring textual connections with readers, and the value of such explorations for opening‐up reader interpretations of a text.  相似文献   
5.
出版于2000年的印尼文、华文双语诗集《印度尼西亚的轰鸣》是印尼华文文学的重大事件,它体现了印尼种族问题的深刻变化,也是印尼文和华文两种语言的诗歌进行诗学对话和文化互文的独特文本。印尼原住民诗人和华文诗人通过关于种族问题的历史反思,表达了种族和解和文化融合的愿望,从而展开了印华诗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电影片名要求言简意赅,往往包含有丰富的互文内涵,这就直接导致了翻译难度的增加。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译者如果能够从互文性的角度来考虑,处理好原文的互文指涉,巧妙地对原片名的互文空间进行保留、替换、减少或者增加,就能使其功能在新的文化互文网络中得到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7.
回顾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关于互文指涉的分类方法,并从互文指涉理论的缺席前语篇的角度剖析了一本多译现象的产生原因是不同译者采用了不同前语篇链接,以及对于复调式语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将《茉莉香片》回归文学现场,在互文指涉与映射下发现文本在现场的文本意义与文本价值。《杂志》以中立化姿态,建构了一个能够刊载描绘平凡性及世俗化作品的文本环境。在此平台上,《茉莉香片》与同期及近期文本建立起一个互相联系的文学场。在场域中,《茉莉香片》以远离政治的方式,用讲故事的传统说书形式开场,使用多种技巧,呈现了一个民族形式与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相结合,融合新旧、中西、现代传统各因素风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0.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单位》都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对理想之思考为主要内容的文本,在不同时代背景的观照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阅读,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理想时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