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鲁迅的启蒙思想是“立人”思想,即紧紧扭住“奴”如何转变成“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如果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身份来划分,他笔下言说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即统治、民众、知识分子。在这三类中,统治的专制制度和愚民政策是造成后两类“奴性”根源的缘由。因此,鲁迅在对这三类的分析、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立人”思想,即从铲除“奴性”产生的根源入手,进行了前所未有、令人颤栗的“灵魂”的审判和拷问。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性技能的评价是英国GCSE化学课程考试评价目标中重要的一项.它对探究性技能进行分领域评价,制定详细的、便于操作的评价目标和评定细则,突出课程作业在评价中的地位,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关注学生发展,其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拟以特殊疑问句的习得为参照点来调查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在构造英语疑问句时发生的迁移现象,探讨语言标记理论在解释母语迁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从语言共同性和语言标记性出发的标记理论在解释母语迁移方面比对比分析假设具有更强的理论效果。  相似文献   
4.
段勃 《新闻界》2008,(6):104-10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其采访和普通报道方式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更加科学、投入较大以及更加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侦查客体是侦查主体实施侦查行为,进行侦查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决定着侦查人员对某一案件的具体侦破方法,对案件侦破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失火案、消防责任事故案是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侦查的两类案件,如何正确充分履行法律赋予的侦查职能,高速有效的办理这两类刑事案件,已成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七何”要素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分析方法,从七个方面,对消防刑事案件侦查客体进行分析,总结出消防刑事案件侦查客体的特征,以便为公安消防机构更加有效的侦查失火案件、消防责任事故案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课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打碎敲只解决表面现象,不解决实质问题.我们应该参照中医的理念和手法,也来个"望、闻、问、切",以改变我们的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7.
《新闻调查》是国内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掘故事性因素,运用各种叙事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达到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英语学习中制约自主性学习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学习者个性特点、个体需求和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其实现受诸多因素制约。学习者由于其个性特点的不同,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呈现出强弱之分。自主能力较强学生与自主能力较弱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认知风格,元认知笈略的使用及责任意识等。教学过程不应仅仅拘泥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对学习者在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元认知等方面的显性及隐性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法庭审判过程中讯问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语言,既要求准确,又存在模糊的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法庭讯问中模糊语言的存在是必要和客观的,有着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适用范围。并由此可知,模糊语言是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有其特定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于《当代》2005年第一期的《桥溪庄》,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描摹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到人类自身面临的灭绝性灾难,从形形色色的性病到男女两性的不孕不育及生活本身的荒谬绝伦。荒诞中的人们努力挣扎,渴望救赎,渴望“诗意地栖居”,所以就有了对文本的另类拷问和诗性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