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陈式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陈式太极拳中虚领顶劲的方法、遵循的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虚领顶劲在陈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对太极拳爱好者和完善该项目的训练方法、理论探讨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一是对母爱的误解,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以冯沅君为代表;二是对母爱的夸饰,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以冰心为代表;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母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才得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  相似文献   
3.
《木皮岭》是杜甫陇蜀纪行诗之一,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由同谷南下成都途中。对木皮岭的确切位置,古人注释不清,今人有争议,对古今相关注释一并梳理讨论,对准确把握诗意实属必要。通过讨论辨析,可以确定,诗人当年走的是青泥岭道,而不是北宋以后才开凿的白水峡道。  相似文献   
4.
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曲诸生”,故有诸号。杜甫自言“故里樊川”。以往研究将少陵,杜陵,杜曲,樊川看作几个不同的地方。本指出杜曲位于少陵原(即杜陵原)与樊川结合部。唐代杜氏家族住原上杜曲堡子,原下是杜氏花园。杜甫所谓“少陵”、“杜陵”、“杜曲”、“樊川”实为杜曲一地。杜甫诸号均来自故里杜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张九龄研究 ,有过几段冷热起伏的曲折变化 ,但在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下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著名的学者关注它 ,并将其视为初、盛唐文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增强史识 ,克服重诗轻文的偏向 ,细化编年 ,将是今后张九龄研究中的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讲究、灵”,“灵”是心源造化的核心真谛,若借佛语,可称之为“妙胜义”,“三昧”,“究竟”“无上上等慧”。是天人合一的一种高级精神境界。而“象”的真谛则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哲思审美的高级解悟与造诣,两者又合一,成为中国艺术的多层次天人合的的极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硅胶G高效薄层色谱板上,采取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冠心通脉灵片中葛根素的含量.本法快速,简便,方法可靠,板简误差小,平均回收率为99.80%变异系数为1.39%.  相似文献   
8.
王熙凤册子画与词中的凤、冰山、末世、金陵、从、令、休等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中的系统质。楚狂的凤歌:“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风形象假借了“风歌”的文化因子。她这只“凤”是家政的“从政”者。她威重令行,颇有令名;后贾母亡故,元妃大梦归,靠山冰消,君令抄贾府,家败于金陵,半世性命休矣。这是她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凤是象征,是共名,王熙凤称风,孔夫子被称风,曹寅也是风。“王熙风”,喻指康熙王朝之凤,即曹寅。其先辈“从龙入关”、“扈从入关”,曹寅父子三代从政于江宁(金陵)织造六十年,后期又兼从两淮盐政,与康熙王朝相终始。康熙寿终则靠山冰消。康雍易代,康熙“政尚宽仁”,雍正政尚“严刻”。在这两种政令下,先被“爱之加诸膝”,后被“恶之坠诸渊”,革职抄家,万事“休”矣;这是曹家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义。  相似文献   
9.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10.
路翎20世纪40年代小说呈现出"悲""狂"审美风格,既源于路翎青年个性的影响,也带有"五四"鲁迅传统的印痕;既有时代风云浓墨重彩的,染,也有流派风格潜移默化的推动;既有西欧自由主义思潮的催生,也是俄苏爱国主义思潮的促成。多重文学语境的共同作用使小说呈现出既听命于时代又执着于个人,既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又坚守艺术阵地,既狂躁突兀又悲壮苍凉的特征。复杂特征的呈现使得路翎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种醒目的存在,留下了富有启示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